《百萬美元酒店》是一部懸疑驚悚電影,劇情扣人心弦。故事發(fā)生在一家名為百萬美元酒店的地方,這里聚集了各種各樣的人物。一天,一名年輕人從酒店樓上跳樓自殺,F(xiàn)BI探員史金納(梅爾·吉布森飾)應命前來調(diào)查。面對這里的各色人等,史金納巧妙地拉攏了智障住戶湯姆(杰瑞米·戴維斯飾)和妓女艾易絲(米拉·喬沃維奇飾)來協(xié)助調(diào)查。原本看似平凡的案件,卻因死者是傳媒大亨的兒子而變得撲朔迷離。住客們?yōu)榱藦乃勒叩母赣H那里獲取利益,紛紛提出各種不切實際的假設,編織出錯綜復雜的謊言。而湯姆出于道義,選擇隱瞞案件的真相,給史金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擾。面對這種情況,史金納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來理清案情。他必須面對各種挑戰(zhàn)和阻礙,揭開真相的迷霧。整個故事充滿了緊張刺激的氛圍,觀眾將會被帶入一個撲朔迷離的世界,與史金納一同尋找真相。《百萬美元酒店》不僅僅是一部普通的懸疑電影,更是一次心理和情感的考驗。觀眾將在影片中體驗到緊張刺激的同時,也會思考人性的復雜和真相的價值。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面對"非常態(tài)"人群中發(fā)生的故事,電影鏡頭的表現(xiàn)往往是有力的,尤其是當這種不一樣的經(jīng)驗傳達是相當真實可感,而不是凌空蹈虛或者夸夸其談的時候。
一棟一度繁華奢靡的破敗金元酒店,一個氣質(zhì)殊異的"邊緣"人群團體,一樁被反復闡釋的離奇命案,一個弱智青年純樸的愛情故事,一位兇狠老道的聯(lián)邦探員,再加上文德斯的導演,bono蕩氣回腸的原創(chuàng)音樂,這無疑構成了《百萬美元大酒店》贏得注意的種種敘事因素-異樣的敘事因素構成和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異樣的劇情發(fā)展也豐富了敘事因素的隱喻力量。
導演文德斯曾表示:「我的電影就如同現(xiàn)在潛藏于德國的美國化現(xiàn)象。」沒有任何一位歐洲導演像他一樣,呈現(xiàn)出如此豐富、醉心于美國勢力的表征,同樣,源自歐洲的藝術背景這使得這部以美國為背景的電影也暗含著一種思辨的魅力。聽說這部電影也是由Bono擔綱編劇的,這不禁讓我暗自狐疑:從來都是鐵肩擔道義的老Bono,是不是也將在電影里宣泄他的圣徒情懷,乃至于上演一出徹底而直白的道德感化劇呢?
看了就知道。
迷幻的音樂在清晨的城市上空回蕩,簡單的配器背后,是U2主唱Bono招牌般的磁力聲線。鏡頭緩緩從摩天大廈樓群的遠處拉回,在百萬美元酒店樓頂巨大而殘破的廣告牌下,一位發(fā)型蓬亂的青年跑過天臺,在這個慢進過程中,他沖著鏡頭打出了迷一般的手勢,還有孩子般天真的笑容,然后縱身一躍……
卻帶著一種自足而喜悅的笑容,在緩緩下墜的詩意鏡頭中,湯姆的超現(xiàn)實式的自白告訴觀眾,"在我跳樓后,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比任何事,比任何人都美好。因為它是真實的…生活中種滿了魔術、機遇和電視……"
電影的敘事就在湯姆的自白倒敘中展開,一樁并不復雜的自殺案漸漸展現(xiàn)出來:湯姆的朋友伊茲在兩周前從樓頂墜落,隨著FBI探員史金納的到來,使得住在這里的房客們發(fā)現(xiàn)他們以前的好友伊茲居然是傳媒大亨的兒子,案情在史金納的酷烈調(diào)查以及無孔不入的電視傳媒的報道下變得復雜起來。這些以往被社會忽視的人群,自認是披頭士成員的歌手、過氣的妓女、戴假發(fā)的酒鬼、淪落的貴族老婦和印第安藝術家等人,為了避免自己的嫌疑,以及出于對自己這個團體利益的考慮,面對攝像機鏡頭做出了種種假設。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主角,弱者青年湯姆卻找到了自己的愛情-他瘋狂迷戀上了這個人群中夢游癥一般的艾露易,這卻不是我們常人眼中的浪漫愛情,在湯姆單純?nèi)缢臒釕倮铮试笧檫@個生活在虛無中的街頭流鶯奉獻出一切,而艾露易也在面對這種天真的追逐時,從開始時的無動于衷到后來的終有所悟。悲劇的因素由此產(chǎn)生,為了使自己的愛人不受到任何傷害,湯姆選擇了他朋友的道路,也要從空中飛去,在最后的場景里,我們也解開了影片開頭的那個啞謎,原來湯姆是在和匆匆趕來的艾露易揮手告別。
影片的時空預設在未來不久某個時間的洛杉磯,我們卻看不到繁花的現(xiàn)代物象,這個敗落的百萬美元酒店里面住的都是一些被我們視為"弱勢人群"的一些人物。這里是文明都市的盲腸區(qū),陰暗、潮濕、骯臟、危險,似乎兇案無時不刻都有可能發(fā)生,這次卻是因為涉及到傳媒業(yè)大亨那個"不爭氣"的兒子,才得到FBI探員和該大亨競爭對手的媒體的廣泛關注。
編導們無疑在這里暗示著他們對現(xiàn)實的焦慮,在龐大的政府組織,無孔不入的媒體入侵面前,到哪里去尋覓個體自我的空間?而悲劇恰恰在于,人們深受電視傳媒的移植卻絲毫不覺,電視已經(jīng)滲入了所有人的骨髓中,就連在思想單一、封閉自足的湯姆那里,他也在喃喃自語"生活中充滿了魔術、機遇和電視……"就更不用說當媒體采訪這些精神混亂,屬于被知識分子評判為"沉默的大多數(shù)"的人群時,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興奮無比的言說欲望了,他們在鏡頭前的表現(xiàn),無一不是來自于平日所受到的"訓導"。
飯店三教九流、龍蛇混雜的空間特性也讓人感到沉重:死去的伊茲被誤認為天才藝術家,用于掩蓋偷盜來的油畫的瀝青被藝術投機商稱作天才的創(chuàng)作而大肆炒作,真正的作者,那個印第安人被逮捕又在真情泄漏后被釋放,人們企圖用偽造藝術家的生平和真相來為自己求利。這些事實透露出Bono投射的冷靜批判,人世的混亂而蕪雜依舊,人性的貪婪而疏離依舊,生命則是荒謬而空乏的,不在乎死亡,正如那個投機商所說,這是個毫無意義的無聊的"天才的作品",只有在商業(yè)的運作下,才能找到事情的價值。
好在Bono和文德斯并不完全是厭世的絕望者,在探索生命的意義上,從來都是需要有愛的存在。他們選擇了一個智力并不健全的青年來表達對人類意義的看法,這雖然是一種無奈的諷刺,但也有一種暗示在里面,在蕪雜而迷離的欲望面前,是不是應該保持孩子般明凈的堅持和想象;是不是渺小脆弱的生命,應該在愛情降臨時發(fā)現(xiàn)迸射的人性的美麗和光輝?
虔誠的基督教徒,大赦國際的藝術大使,無數(shù)公益事業(yè)的熱心支持者老Bono終于用良心、用神圣的愛做出了自己的解釋:友情與愛是拯救的唯一希望,就連那個殘忍的資深探員也在湯姆真誠的心靈面前發(fā)現(xiàn)了真我,在最后的鏡頭里,與艾露易雙手沾滿著湯姆的鮮血相互擁抱,這個場面充滿了震撼的美感。
而文德斯高超的攝影藝術,使得這個充滿象征的百萬美元酒店的意象深刻而洞穿,尤其是開頭和結尾部分的慢鏡頭讓人記憶猶新,前后兩次湯姆縱身一躍,這中間,帶出了一段意味深長的故事。
而故事背后的故事,比愛情飛的更遠。
by Bono 2002.4.14
本文最早發(fā)表于《新電影》2002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