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索卡第一季》是由戴夫·菲洛尼執(zhí)導,戴夫·菲洛尼編劇,羅莎里奧·道森,劉承羽,瑪麗·伊麗莎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視劇。
帝國垮臺之后,前絕地武士阿索卡·塔諾展開調查,此時危弱的銀河即將面臨新的威脅。
《阿索卡第一季》別名:曼達洛人衍生劇:阿索卡,阿蘇嘉,亞蘇卡,AhsokaTano,于2023-08-22在首播,制片國家/地區(qū)為美國,單集時長44-56分鐘,總集數(shù)8集,語言對白英語,該電視劇評分7.4分,評分人數(shù)9308人。
職業(yè): 演員,其他
蘇格蘭演員,出生于1971年,來自蘇格蘭西洛錫安市的巴斯蓋特鎮(zhèn)。 最廣為人知的角色包括《神秘博士》中的第十任博士,《小鎮(zhèn)疑云》中的探長Al...更多
職業(yè): 演員,制片人,配音,導演,副導演
Inosanto grew up surrounded by the martial arts world, studying many ...更多
孔雪兒,任豪,趙順然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本劇就是動畫連續(xù)劇《星球大戰(zhàn):義軍崛起》的第五季,因為其故事和人物完全就是《義軍崛起》第四季的延續(xù)。所以我強烈建議觀看本劇前把《義軍崛起》看一下,否則可能都不知道本劇在說啥。
第8集
要么是摩根被三位大主母坑了,要么是塔爾津有不止一把劍,反正在動畫連續(xù)劇《克隆人戰(zhàn)爭》第六季第9集里,從劍柄到劍刃,塔爾津的劍都與本集出現(xiàn)的這把劍完全不同。
本集標題《絕地、女巫與軍閥》是向著名奇幻小說系列《納尼亞傳奇》最早出版的故事《獅子、女巫與魔衣櫥》(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致敬。事實上,在《星球大戰(zhàn)》2019年芝加哥慶典上,本劇編劇戴夫·菲洛尼就承認,“世界之間的世界”(World between Worlds)以《納尼亞傳奇》中的“世界之間的森林”(Wood between the Worlds)為靈感。
官方吐槽最為致命。從2014年《義軍崛起》剛開播起,國內(nèi)外星戰(zhàn)迷就都認為《義軍崛起》里的光劍劍刃太細了。
本集確認“千淚之夜”發(fā)生在銀河內(nèi)戰(zhàn)結束時。當時帝國正在執(zhí)行臭名昭著的“灰燼行動”(Operation: Cinder),即一旦皇帝駕崩,整個帝國都要陪葬。帝國同時對許多星球的表面狂轟濫炸,新共和國根本來不及救援。
阿索卡問莎賓:“有沒有持續(xù)訓練?”莎賓一開始說:“I try.”然后馬上改口:“I do.”看來,她也牢記著尤達大師的名言:“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三位大主母在把死去的沖鋒隊員變成喪尸時,吟誦的是《復活圣歌》(Chant of Resurrection)。在《克隆人戰(zhàn)爭》第四季第19集《屠戮》(Massacre)里,老妲卡(Old Daka)也是通過吟誦這首歌把死去的暗夜姐妹變成喪尸。
死亡士兵(Death trooper)這次變成名副其實的“死亡”士兵了。其實“死亡士兵”這個名字最早就出自2009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指的就是一群被生物武器“黑翼病毒”(Blackwing virus)感染后變成喪尸的沖鋒隊員。
為了配合這本小說的出版,當時還在運營的網(wǎng)游《星球大戰(zhàn):星系》(Galaxies)推出了“游戲更新14”(Game Update 14),里面加入了黑翼病毒在達索米爾爆發(fā),導致當?shù)睾芏鄾_鋒隊員和女巫變成喪尸的劇情。這是達索米爾第一次與喪尸聯(lián)系起來。
后來《俠盜一號》把“死亡士兵”這個名字引入了正史,但含義改成了身體經(jīng)過秘密醫(yī)學強化的精銳沖鋒隊員。本集讓這群精銳沖鋒隊員變回了喪尸。
在《義軍崛起》里,埃茲拉用原力跳到半空中,再由凱南用原力把他推到對面的目的地,是師徒倆經(jīng)常配合完成的特技。在本集,“原力覺醒”的莎賓發(fā)揮了凱南的作用。
在《義軍崛起》里,埃茲拉經(jīng)常穿著沖鋒隊盔甲偽裝成帝國軍人。這集也不例外。而且這集他的盔甲來自一位老熟人:LS-757。這名沖鋒隊員出自《義軍崛起》第四季第9集《義軍進攻》(Rebel Assault)。他在洛塔515區(qū)域發(fā)現(xiàn)義軍鳳凰中隊成員馬特·馬丁(Mart Mattin),結果被馬特勒暈。沒想到他后來一直跟著索龍元帥去了河外星系。
在佩里迪亞(Peridea),那三尊類似《指環(huán)王》阿戈納思之門(Gates of Argonath)的巨像,描繪的就是莫蒂斯(Mortis)的三個太一人(The Ones),從左到右依次是:女兒、父親和兒子。其中“女兒”的頭部缺失,因此不仔細的話看不出來。這一家人最早出自《克隆人戰(zhàn)爭》第三季第15集到第17集,即所謂的“莫蒂斯三部曲”。他們被認為是原力光明面、原力平衡和原力黑暗面的化身;他們能改變自己的外形,但他們最常用的外形是人形。當時他們生活在一個被稱為“莫蒂斯”的流浪行星上,這顆行星本身位于一個巨型八面體內(nèi)。克隆人戰(zhàn)爭期間,“父親”把歐比-旺·克諾比、阿納金·天行者和阿索卡·塔諾召喚到莫蒂斯,想證實阿納金是否是預言中的天選之子。結果絕地目睹了這一家人自相殘殺,因為“兒子”想離開莫蒂斯。最后阿納金殺死“兒子”。太一人從此消亡。
太一人的形象總會出現(xiàn)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世界之間的世界”的入口就是一幅描繪太一人的壁畫。
在2012年3月出版的《絕地的命運》(Fate of the Jedi)系列小說最后一冊《啟示》(Apocalypse)里,古老的克利克人(Killik)巢穴特魯特(Thuruht)認為,太一人是史前超文明天神(Celestial)變的,至少有10萬多歲,原本居住在一顆不知名的叢林星球上,那里有力量泉(Font of Power)和知識池(Pool of Knowledge)兩處原力黑暗面結點。后來一個叫阿貝洛思(Abeloth)的女性智慧生物加入這個家庭,一度變成“母親”。但她偷喝力量泉的水,偷偷在知識池中游泳,導致自己的意識和身體扭曲,企圖控制“兒子”和“女兒”,幸好被“父親”阻止。惱怒的“父親”帶著“兒子”和“女兒”離開他們的家園,把阿貝洛思一個人留在叢林星球上。科舍爾星系附近的無底洞(Maw)黑洞團就是“兒子”和“女兒”指導克利克人建造的,用于封印阿貝洛思。《啟示》的作者是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特洛伊·丹寧(Troy Denning)。
有阿索卡的地方就有莫賴(Morai)。莫賴是一只康弗鳥(convor),出自《克隆人戰(zhàn)爭》、《義軍崛起》與《曼達洛人》。她本來與“女兒”有強烈的聯(lián)系。在莫蒂斯,“女兒”臨終前把自己的生命力傳給“死亡的”阿索卡,讓阿索卡“復活”。隨后,莫賴就成了阿索卡的陪伴者。她跟隨阿索卡在宇宙各地冒險,見證了阿索卡經(jīng)歷過的所有重大時刻。
莎賓認為阿納金·天行者的英靈是“shadows in the starlight”。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本集播出的當天(2023年10月4日),《星球大戰(zhàn)》正史漫畫《The High Republic: Shadows of Starlight》第1期出版。但這部漫畫是講兩百多年前共和國盛世的故事,與阿納金和本劇都沒太大關系。
第7集
行星科洛桑是銀河共和國與銀河帝國的固定首都,因此在這座建筑上會有銀河議會的標志——銀河大印(Great Galactic Seal)。但新共和國采用首都輪換制,每隔一段時間議會就會搬到一個新的星球,那個星球就是新共和國的輪值首都。所以在這一集,科洛桑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共和國輪值首都。
卡森·泰瓦隊長與翔野濱戶議員提到行星曼達洛的沖突與軍閥吉迪恩,確認本劇的時間線在《曼達洛人》第三季之后。另外,坐在翔野議員右手邊的就是新共和國國防艦隊上將賈爾·阿克巴(Gial Ackbar),由埃爾登·本內(nèi)特(Elden Bennett)飾演。
本集的C-3PO依然由安東尼·丹尼爾斯飾演。從1977年至今,在幾乎所有《星球大戰(zhàn)》影視劇里,不管是動畫還是真人,C-3PO都由他扮演和配音。不過近年來由于年事已高,他也會采用替身。
從背景屏幕上的奧里貝什文判斷,他們所在的地方是新共和國法院(Hall of Justice)。
追擊T-6絕地穿梭機的是RP82魔鬼戰(zhàn)斗機(RP82 Fiend fighter),本劇原創(chuàng)機型,最早出自第3集。當時官方?jīng)]有公布它們的型號。后來《星球大戰(zhàn)》官方網(wǎng)站資料庫(Databank)公布它們的型號為:RP82魔鬼戰(zhàn)斗機。
所以在《曼達洛人》第三季第5集《海盜》中出現(xiàn)的澤布是阿德爾菲基地的新兵教官。
阿索卡用原力遠程呼喚莎賓的技能叫心靈感應(Telepathy),最早出自《帝國反擊戰(zhàn)》,就是盧克被困在一個云城風向標上時對萊婭的呼喚。這里強烈暗示莎賓是原力敏感者,因為在正史小說《索龍:結盟》里,阿納金感受到帕德梅在自己附近,索龍建議他用原力呼喚她,但阿納金說做不到。帕德梅不是原力敏感者,阿納金呼喚不到她很正常,但阿索卡在這里能呼喚到莎賓,暗示莎賓可能是原力敏感者。
被索龍用來監(jiān)控戰(zhàn)場的是一個IMG-099帝國Mark Ⅳ巡邏機器人(IMG-099 Imperial Mark IV patrol droid)。這個型號最早出自《新的希望》,只有0.3米高,由帝國軍事研究部研發(fā)。
第6集
雖然這句話幾乎出現(xiàn)在每一部《星球大戰(zhàn)》作品開頭,但第一次看到劇中人在熒幕上把它說出來的感覺還是很神奇的。
本劇顯然為達索米爾人的起源賦予了更宏大的敘事,而且與古老的澤福人(Zeffo)有關。在過去的傳說宇宙里,達索米爾女巫的起源非常簡單:雅文戰(zhàn)役前600年左右,有一位叫阿利婭(Allya)的女絕地因為墮入黑暗面而被絕地委員會流放到行星達索米爾。她一開始在當?shù)亟⒘艘粋€信仰黑暗面的母權制社會,但等她的孫女出生后,她幡然悔悟,回歸光明,并要求她的后代也走光明面道路。阿利婭成為達索米爾女巫的共同祖先。到了帝國時代,達索米爾女巫已發(fā)展出不同的氏族,幾乎所有氏族都遵循光明面,只有一個例外——暗夜姐妹。她們是達索米爾女巫中唯一走黑暗面道路的氏族。
三位大主母(Great Mother)是本劇原創(chuàng)角色。從幕后演職員表可以知道,她們分別叫阿克特羅波(Aktropaw)、克洛索(Klothow)和拉克西斯(Lakesis),與古希臘命運三女神的名字大同小異:阿特羅波斯(Atropos)、克洛索(Clotho)和拉刻西斯(Lachesis)。
三位大主母所在城堡的造型很像《指環(huán)王》電影里的剛鐸王國首都米納斯蒂里思(Minas Tirith)。但這很有可能是一座澤福人的城堡。
在索龍的旗艦“噴火獸號”(Chimaera)的底部,就繪制著噴火獸這種生物。噴火獸是未知空間的生物。在2021年11月出版的《索龍:統(tǒng)治領》三部曲小說第三部《小惡》(Lesser Evil)里,索龍離開母國奇斯統(tǒng)治領,前往銀河帝國時,帶走了盟友溫加利·福爾·馬羅克薩(Uingali foar Marocsaa)送給他的禮物——一對戒指。戒指上的圖案就是馬羅克薩子氏族(Marocsaa subclan)的圖騰——噴火獸。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作品里的“噴火獸號”艦橋頂部設備不盡相同。在《星球大戰(zhàn)》傳說宇宙里,“噴火獸號”的艦橋頂部是單層的通信塔(Communications tower)。在《義軍崛起》里,艦橋頂部變成了雙層的牽引波束瞄準陣列(Tractor beam targeting array)。在本集,艦橋頂部與傳說宇宙一致,又變回了通信塔。順便說一句,艦橋頂部設備不是判斷殲星艦是“帝國Ⅰ級”還是“帝國Ⅱ級”的依據(jù),因為“帝國Ⅰ級”殲星艦既會安裝牽引波束瞄準陣列,也會安裝通信塔。
不管在《義軍崛起》還是在《阿索卡》,索龍都由丹麥演員拉爾斯·米克爾森(Lars Mikkelsen)配音和飾演。他的弟弟馬斯·米克爾森(Mads Mikkelsen)在《俠盜一號》中飾演了蓋倫·厄索。
在2003年的游戲《絕地武士:絕地學院》里,也有一種動物叫嚎獸(howler)。它們生活在雅文4號衛(wèi)星,更像爬行動物,而不是哺乳動物。在幾千年前的“百年黑暗”(Hundred-Year Darkness)時期,黑暗絕地索爾祖斯·辛(Sorzus Syn)用煉金術人造了這一物種。本集出現(xiàn)的嚎獸與游戲里的嚎獸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應該不是同一物種。
埃茲拉長得越來越像他爸伊弗雷姆·布里杰(Ephraim Bridger)了。
埃茲拉見到莎賓后說的第一句話是:“I knew I could count on you.”這也是他在《義軍崛起》最后一季最后一集給“幽靈號”全體船員留言時,對莎賓說的話。
其實,在2019年出版的正史小說《索龍:結盟》(Thrawn: Alliances)第15章,在克隆人戰(zhàn)爭末期,索龍見過帕德梅與阿納金。帕德梅向索龍?zhí)岬桨⒓{金的前徒弟,同時也提到阿索卡,但沒有明說阿索卡就是阿納金的前徒弟。所以直到本集,索龍都沒聯(lián)想到阿索卡就是阿納金的前學徒。
這些是本劇原創(chuàng)種族——諾蒂人(Noti)。埃茲拉和莎賓似乎很容易結識龜形物種。在《義軍崛起》里,他們的切寶基地附近就生活著龜形動物多克螞(Dokma)。
把上面這個鏡頭旋轉180度,再根據(jù)美國迪士尼樂園《星球大戰(zhàn):銀河邊緣》主題園區(qū)出售的厄基塔特字母(ur-Kittat)與高銀河字母對照表:
我們就能釋讀出城堡墻上寫的文字:
把這句話整理一下:
raise Kujet Ruler of all May His Reign Last for a第一個單詞可能漏了一個字母,應該是“Praise”。我們假定它就是“Praise”,那么這句話可以翻譯成:“贊美庫杰特,萬物的主宰,愿他的統(tǒng)治持續(xù)……”
庫杰特(Kujet)出自正史游戲《絕地:隕落的武士團》,是一名澤福賢人(Zeffo Sage),在達索米爾矗立了自己的宮殿墓穴。他被認為是一名殘暴和奸詐的統(tǒng)治者,澤福人正是在他的統(tǒng)治下衰落。
事實上,我們可以在城堡墻上看到澤福人的同款文字。
第5集
阿索卡說:“I won't fight you.”阿納金說這句話他聽到過。那么他是聽誰說的呢?是盧克在《絕地歸來》里對他說的。
在尋找阿索卡時,赫拉手里拿的應該是一臺“增強掃描”通用掃描器(EnhanceScan general-purpose scanner)。這種便攜式掃描器最早出自《帝國反擊戰(zhàn)》,被漢·索洛用來搜尋盧克。它們能搜索半徑1500米內(nèi)的生命形式,3000米內(nèi)的通信信號,500米內(nèi)的運動物體和100米內(nèi)的金屬。
卡森·泰瓦提到的“奧加納議員”就是大名鼎鼎的萊婭·奧加納公主。她與赫拉是老戰(zhàn)友。她倆在《義軍崛起》第二季第12集《公主在洛塔》中相識,當時萊婭為義軍提供了三艘錘頭輕型護衛(wèi)艦。在《星球大戰(zhàn)》正史漫畫里,赫拉是同盟最高指揮部成員,會聽取萊婭的任務報告。在正史漫畫《命運的力量:萊婭》中,她倆與漢·索洛還一同騎湯湯在霍斯雪地里巡邏。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奧德朗星球被帝國摧毀了,但奧德朗星球所在的奧德朗星區(qū)還在。因此新共和國成立后,萊婭作為奧德朗星區(qū)的代表被選為新共和國議會議員。
每次決斗,阿納金都要展示酷炫的背后轉劍動作。
阿索卡剛穿越回克隆人戰(zhàn)爭時的那場戰(zhàn)斗可能發(fā)生在行星賴洛思,因為戰(zhàn)場上有不少提列克人,而賴洛思正是提列克人的母星。賴洛思戰(zhàn)役發(fā)生在《克隆人戰(zhàn)爭》第一季的后半段,共和國趕跑了企圖掠奪賴洛思資源的分離勢力。正是在這場戰(zhàn)役中,赫拉的父親查姆·辛杜拉將軍及其領導的自由賴洛思運動一戰(zhàn)成名。阿納金的這一身造型完全還原了《克隆人戰(zhàn)爭》。小阿索卡由美國童星阿里安娜·格林布拉特(Ariana Greenblatt)飾演。
在疑似賴洛思的戰(zhàn)場,阿納金對阿索卡說:“Then you'll die.”在《義軍崛起》第二季最后一集,變成維德的阿納金在與阿索卡決斗時,說過同樣的話。
曼達洛圍攻戰(zhàn)是《克隆人戰(zhàn)爭》最后一季的最后一個故事單元,與《西斯復仇》的故事平行。這場戰(zhàn)斗開始前,阿納金與歐比-旺被召回科洛桑營救帕爾帕廷議長,因此沒有參戰(zhàn)。阿索卡、雷克斯與博-卡坦指揮共和國克隆人部隊與曼達洛抵抗運動戰(zhàn)勝摩爾,暫時光復曼達洛。阿索卡本人生擒摩爾。
這是效忠摩爾的曼達洛超級突擊隊。有的突擊隊員會模仿摩爾的外貌特征,把盔甲涂成紅黑相間,在頭盔上安裝扎布拉克人造型的角。
著名的雷克斯終于被真人化了。他不僅是《克隆人戰(zhàn)爭》的主角之一,也是貫穿《克隆人戰(zhàn)爭》、《異等小隊》和《義軍崛起》三部動畫連續(xù)劇的線索人物。他隸屬于501軍團,在克隆人戰(zhàn)爭初期穿一式盔甲,軍銜上尉,后期穿二式盔甲,在曼達洛圍攻戰(zhàn)前被阿納金晉升為指揮官,領導501軍團332師。他是阿納金與阿索卡的忠實戰(zhàn)友。66號指令發(fā)布后,他一度追殺阿索卡,幸好被她及時取出腦中的抑制芯片。雷克斯從此亡命天涯。帝國時代初期,他努力幫助和保護不與帝國為伍的克隆人。后來,他加入義軍鳳凰小組,與阿索卡團聚,見證了埃茲拉與索龍被普爾褶鯨卷入超空間。他還參加了漢·索洛領導的恩多突擊隊,與戰(zhàn)友尼克·桑特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雷克斯依然由所有克隆人的扮演者特穆拉·莫里森(Temuera Morrison)飾演。
羅薩里奧·道森在接受美國《娛樂周刊》采訪時透露,阿索卡從灰袍到白袍的轉變其實是戴夫·菲洛尼以《指環(huán)王》里的甘道夫為靈感,即灰袍甘道夫與白袍甘道夫。
阿索卡與普爾褶鯨溝通的技能叫“野獸控制”(beast control),是《星球大戰(zhàn)》作品里常見的原力技能之一。在《義軍崛起》第一季第15集《召喚》里,埃茲拉用這一技能與普爾褶鯨結下友誼。
對地球人來說,《星球大戰(zhàn)》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far, far away”的河外星系。而對赫拉與杰森來說,阿索卡也要去一個“far, far away”的河外星系找埃茲拉。
前往河外星系前,阿索卡對赫拉說:“Hera, I'll find them. I promise.”無獨有偶,在《帝國反擊戰(zhàn)》里,蘭多駕駛“千年隼號”離開義軍艦隊時,對萊婭說了類似的話:“Princess, we'll find Han. I promise.”作為回應,赫拉與盧克都說了:“愿原力與你同在。”
第4集
1991年5月出版的《索龍三部曲》第一部就叫《Heir to the Empire》。中國臺灣引進這本書時,將其翻譯為《帝國傳承》,中國大陸在引進時,沿用了臺灣省的譯名。但其實,從小說內(nèi)容看,翻譯為《帝國傳人》更準確。本書被認為是《星球大戰(zhàn)》衍生宇宙的真正開端。從這本書開始,《星球大戰(zhàn)》圖書創(chuàng)作進入體系化與規(guī)模化軌道。它的很多基礎設定被沿用至今,比如:1、帝國首都叫“科洛桑”,是一顆城市行星。2、義軍同盟建立的國家叫“新共和國”,但也存在諸多問題。3、新共和國的主要威脅是帝國殘余。4、帝國殘余喜歡用克隆技術。《索龍三部曲》作為一個整體被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的用戶票選為20世紀100部最偉大的科幻與奇幻圖書之一,是唯一上榜的《星球大戰(zhàn)》作品。
這個鏡頭出現(xiàn)在10分31秒結束和10分32秒開始的一剎那,可以清晰看到在“幽靈號”的駕駛位儀表盤上,赫拉放著凱南·賈勒斯的照片。凱南·賈勒斯本名凱萊布·杜姆(Caleb Dume),原本是師從于絕地大師德帕·比拉巴(Depa Billaba)的絕地學徒。66號指令發(fā)布后,絕地隕落,他遭到克隆人的追殺,是殘次品小隊的“獵人”(Hunter)放走了他。東躲西藏八年后,他被赫拉招募進義軍,呼號“鬼魂一號”。他與赫拉結成革命伴侶,南征北戰(zhàn)十年,組建了威震帝國的“幽靈號”船員義軍小組。他把埃茲拉收為絕地學徒。他消滅了帝國最高裁判官,與達斯·維德決斗,與索龍元帥斗智斗勇,見證了蒙·莫思馬組建共和國光復同盟。凱南最后在行星洛塔犧牲。杰森是他與赫拉的愛情結晶。
到本集為止,除了阿索卡·塔諾,卡森·泰瓦隊長(Captain Carson Teva)是唯一一位貫穿整個“曼韃宇宙”(Mandoverse)全部真人連續(xù)劇的角色,在《曼達洛人》第二季、第三季和《波巴·費特之書》中都出現(xiàn)過。在《曼達洛人》第三季第5集,他還與赫拉的老部下加拉澤布·奧雷利奧斯(Garazeb Orrelios)一起混阿德爾菲基地(Adelphi Base)的軍人休息區(qū)。這個角色由加拿大籍韓裔演員保羅·李森海(Paul Sun-Hyung Lee)扮演。他是星戰(zhàn)迷扮裝組織501軍團加拿大駐防軍的正式成員。另外,“鳳凰領隊”就是赫拉在義軍同盟鳳凰中隊里的呼號。在《義軍崛起》里,“幽靈號”船員本身屬于更大的“鳳凰小組”(Phoenix Cell)。鳳凰中隊是鳳凰小組下的一支飛行中隊。赫拉既是“幽靈號”船員也是鳳凰中隊成員,因此同時擁有“鬼魂二號”和“鳳凰領隊”兩個呼號。
這位是本劇原創(chuàng)角色貝西中尉(Lieutenant Baysee),由邁克爾·C. 亞歷山大(Michael C. Alexander)飾演。
這位是本劇原創(chuàng)角色,羅迪亞人莫瓦特中尉(Lieutenant Mowaat),由道恩·戴寧格爾(Dawn Dininger)飾演。她是扮演羅迪亞人的專業(yè)戶,在《波巴·費特之書》第1集扮演被塔斯肯人俘虜?shù)牧_迪亞人,在《曼達洛人》第三季第2集扮演佩莉·莫托的羅迪亞人顧客,在《曼達洛人》第三季第5集扮演塔特爾上校辦公室外的羅迪亞人前臺。
這位是本劇原創(chuàng)角色任蘇中尉(Lieutenant Jensu),由珠·瑙莫娃(Chau Naumova)飾演。她也是本劇莎賓的動作替身。
這位是本劇原創(chuàng)角色蘭德中尉(Lieutenant Lander),由布倫丹·韋恩(Brendan Wayne)飾演。在《曼達洛人》里,他是主角丁·賈倫的動作替身之一。他本人也是美國西部片巨星約翰·韋恩的孫子。
這大概是《星球大戰(zhàn)》作品里第二出名的臺詞,僅次于“愿原力與你同在”。幾乎在每一部《星球大戰(zhàn)》里都會出現(xiàn)這句話。不過杰森沒把這句話說完,完整版是“I've got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
前帝國裁判官馬羅克死時,會從身體里冒出深綠色的霧霾,很像用達索米爾巫術“復活”的喪尸。
貝蘭講述的莎賓家庭悲劇目前尚未在任何作品里表現(xiàn)。因為到《義軍崛起》完結時,莎賓的父母和弟弟都還活著。如果貝蘭所述為真,那么莎賓的家人就應該都死于《曼達洛人》中提及的“千淚之夜”(The Night of a Thousand Tears)。
阿索卡最后見到阿納金的地方就是“世界之間的世界”。這是貫穿《義軍崛起》全四季的地方,也被稱為聚散散點(Vergence Scatter)。神圣絕地文本(Sacred Jedi texts)里的鏈狀世界定理(Chain Worlds Theorem)描述過世界之間的世界。在行星洛塔,絕地圣殿的莫蒂斯三神壁畫似乎是一個入口。原力敏感者可以把一塊特殊的石板當鑰匙,通過這個入口進入世界之間的世界。原力敏感者可以在世界之間的世界穿越時空。埃茲拉正是通過世界之間的世界回到兩年前的行星馬拉科(Malachor),從西斯圣殿里救出差點被達斯·維德砍倒的阿索卡。同時,帕爾帕廷皇帝也企圖占領世界之間的世界,但埃茲拉沒有讓他得逞。本劇的阿納金依然由海登·克里斯滕森飾演。在他出現(xiàn)后的黑屏畫面外,響起了一段維德主題曲旋律。
第3集
本集的莎賓和《新的希望》里的盧克在第一次接受劍術盲練時,都說了一樣的話:“I can't see. How am I supposed to fight?”
其實光劍格斗的“預備姿勢”(Ready position)最早是埃茲拉在《義軍崛起》第三季第15集《暗劍試練》(Trials of the Darksaber)里教莎賓的。
莎賓和阿索卡對練用的是木劍(Bokken saber)。這種武器最早出自動畫連續(xù)劇《克隆人戰(zhàn)爭》第五季第7集,當時的《星球大戰(zhàn)》官網(wǎng)分集指南將其稱為“光劍訓練杖”(Lightsaber training staff)。本集字幕首次用日語借詞將其命名為“木劍”。
“Zatochi”的本義是日語名字“座頭市”。座頭市是日本作家子母澤寬于1948年創(chuàng)作的小說人物,一位活躍于江戶時代的盲劍客。從1962年到2010年,日本拍攝了三十多部電影和一百集電視劇講述座頭市的故事,對美國流行文化影響很大。盧卡斯影業(yè)故事組成員巴勃羅·伊達爾戈曾在推特上說,在《星球大戰(zhàn)》作品里,《原力釋放》里的拉姆·科塔將軍和《義軍崛起》里的凱南·賈勒斯都以座頭市為靈感。
像格里弗斯將軍一樣,阿索卡也收集了不少光劍。當然,就像旁邊的木劍和訓練遙控球一樣,這些光劍應該僅用于訓練。
在動畫單元劇《絕地傳奇》第5集,阿索卡被打暈后蘇醒,師父阿納金鼓勵她:“Let's go again.”在本集,她用這句話鼓勵莎賓。
在這個鏡頭里,除了四架RZ-1 A翼截擊機(RZ-1 A-wing interceptor),其他能被辨認出的飛船型號包括:CR90輕型護衛(wèi)艦(CR90 corvette)、“雙髻鯊級”錘頭輕型護衛(wèi)艦(Sphyrna-class Hammerhead corvette)、EF76內(nèi)布倫-B護航護衛(wèi)艦(EF76 Nebulon-B escort frigate)、MC80A“家園一號型”重型星際巡洋艦(MC80A Home One Type Heavy Star Cruiser)以及與“薄暮號”(Vesper)同型號的飛船。
所以,上一集赫拉與阿索卡追捕帝國同情者的地方就是《游俠索羅》里漢帶著琦拉飆車的地方——桑希船廠(Santhe Shipyards)。桑希家族及其控制的桑希公司出自1992年的《星球大戰(zhàn)》桌面角色扮演游戲補充資料集《利亞納任務》(Mission to Lianna)。這個發(fā)源于行星利亞納的家族企業(yè)是銀河系最大的軍火商之一。2016年的參考書《政治宣傳:銀河系說服藝術史》(Propaganda: A History of Persuasive Art in the Galaxy)把桑希家族引入了正史。另外,這個鏡頭里站在赫拉身后的是:蒙卡拉馬里人貝塔中尉(Lieutenant Beyta)和人類維克·霍金斯大副(First Officer Vic Hawkins),都是本劇原創(chuàng)角色。
以上五位從左到右分別是:1、馬伍德議員(Senator Mawood),本劇原創(chuàng)人物,由美國演員莫里斯·歐文(Maurice Irvin)飾演。2、羅德里戈議員(Senator Rodrigo),本劇原創(chuàng)人物,由亞美尼亞演員杰奎琳·安塔拉米揚(Jacqueline Antaramian)飾演。3、蒙·莫思馬議長(Chancellor Mon Mothma),義軍同盟創(chuàng)始人,新共和國開國領袖,最早在《絕地歸來》里由卡羅琳·布萊基斯頓(Caroline Blakiston)飾演。在《西斯復仇》里,她由吉納維芙·奧賴利(Genevieve O'Reilly)飾演,但正片里只有她的遠景,近景只出現(xiàn)在刪減片段里。從《俠盜一號》開始,到《安多》,再到現(xiàn)在的《阿索卡》,吉納維芙·奧賴利飾演的蒙·莫思馬真正大放異彩。4、翔野濱戶議員(Senator Hamato Xiono),由加拿大籍華裔演員納爾遜·李(Nelson Lee)飾演。5、一位暫時不知名的格蘭人議員,由美國演員埃麗卡·杜克(Erica Duke)飾演。
翔野濱戶最早出自動畫連續(xù)劇《抵抗組織》,是第一位被真人化的《抵抗組織》原創(chuàng)角色。他是《抵抗組織》主角翔野勝太(Kazuda Xiono)的父親。二十多年來,他對義軍老英雄的不尊重和對帝國殘余的輕視一直沒有變化。在《抵抗組織》里,他不認為第一秩序是一個威脅,認為萊婭領導的抵抗組織是一群極端分子。哪怕是第一秩序摧毀了他的母星霍斯尼亞主行星,他也不愿意加入抵抗組織。幸好,他的兒子翔野勝太并不認同父親,而是積極為抵抗組織效力。不管是正史還是傳說,新共和國都有一名位高權重的議員認為義軍老英雄對帝國卷土重來的警告是夸大其詞。在《索龍三部曲》里,漢·索羅警告新共和國,一名帝國海軍元帥正在領導帝國殘余。博爾斯克·費利亞議員對此不以為然。
杰森·辛杜拉最早出自《義軍崛起》最后一季最后一集最后兩分鐘。他是提列克人與人類的混血兒,父親是絕地武士凱南·賈勒斯。所以理論上他比莎賓更有可能成為絕地。在《星球大戰(zhàn)》傳說宇宙里,“杰森”(Jacen)這個名字與索龍一樣,最早出自《索龍三部曲》小說,即漢與萊婭的大兒子杰森·索洛。杰森·索洛先師從于盧克,成為絕地武士,后來墮入黑暗面,成為西斯尊主達斯·凱杜斯,一度領導整個銀河同盟。他殺死了盧克的老婆瑪拉,還妄圖殺害父母,最后被雙胞胎姐姐杰娜·索洛消滅。所以,在《星球大戰(zhàn)》正史宇宙,杰森·索洛有兩個對應角色:他的人設對應凱洛·倫;他的名字對應赫拉與凱南的兒子。在本劇,杰森·辛杜拉由美國小演員埃文·惠滕(Evan Whitten)飾演。
杰森·辛杜拉的右上臂甲圖案其實與他父親的右肩甲圖案一致。
欣·哈蒂使用的耳機似乎與共和國時代的絕地耳機非常相似。
在經(jīng)歷了《曼達洛人》第三季第1集和本劇第2集的神出鬼沒后,壯觀的普爾褶鯨實體版終于震撼登場!
第1集和第2集
開場這艘新共和國飛船的外形明顯以喬·約翰斯頓在40多年前為《絕地歸來》設計的“義軍巡洋艦”(Rebel Cruiser)概念畫為基礎。這一設計后來發(fā)展為MC30c護衛(wèi)艦。但官方尚未明確本劇里的這一艦型是否也是MC30c護衛(wèi)艦。
海爾艦長(Captain Hayle)是本劇原創(chuàng)人物。其扮演者馬克·羅爾斯頓(Mark Rolston)也在動畫單元劇《絕地傳奇》第一季第2集里為達戈內(nèi)特議員(Senator Dagonet)配音。
貝蘭·斯科爾(Baylan Skoll)和欣·哈蒂(Shin Hati)乘坐的是一艘“Η級”穿梭機(Eta-class shuttle)。標準型號長14.2米,大氣層內(nèi)最高時速750千米,配備有2級主超空間驅動器和12級備用超空間驅動器,武器是三門激光炮。“Η級”穿梭機出自動畫連續(xù)劇《克隆人戰(zhàn)爭》,是絕地和共和國議會常用的飛船之一,因此也被稱為“絕地大使穿梭機”或“共和國大使穿梭機”。帕爾帕廷就曾駕駛一艘“Η級”穿梭機去曼達洛處決薩瓦奇·奧普雷斯和逮捕摩爾。
在共和國飛船的機庫里可以看到義軍與新共和國的標志性飛機——X翼星際戰(zhàn)斗機…
…和A翼截擊機。
貝蘭·斯科爾是本劇原創(chuàng)角色,其扮演者雷·史蒂文森(Ray Stevenson)先前在《克隆人戰(zhàn)爭》和《義軍崛起》里為曼達洛人加爾·薩克森配音。雷·史蒂文森在本劇開播前的2023年5月21日突發(fā)疾病逝世,享年58歲——距離他59歲生日才四天。他和《星球大戰(zhàn)》電影是同一天生日:5月25日。
他和欣·哈蒂的姓氏來自古代北歐神話里的兩條追逐日月的狼。但哪條追月,哪條追日,目前沒有定論。只知道他們追到日月時,諸神黃昏開始。本集導演戴夫·菲洛尼出名地喜歡狼。
摩根·埃爾斯貝思(Morgan Elsbeth)出自《曼達洛人》第二季第5集,依然由李小龍的學生和教女黛安娜·李·伊諾桑托(Diana Lee Inosanto)飾演。本劇終于揭露了她的身世:暗夜姐妹幸存者之一。暗夜姐妹是《星球大戰(zhàn)》作品最常提及的組織之一。她們最早出自1994年的小說《向萊婭公主求婚》。不過,1995年的設定書《圖解星球大戰(zhàn)宇宙》(The Illustrated Star Wars Universe)把1985年電視電影《伊沃克人:為恩多而戰(zhàn)》(Ewoks: The Battle for Endor)里的女巫查拉爾(Charal)追設為暗夜姐妹成員。這使得查拉爾成為第一個真人出鏡的暗夜姐妹。摩根·埃爾斯貝思是第二個。2011年《克隆人戰(zhàn)爭》第三季第12集《暗夜姐妹》把暗夜姐妹引入了正史。而在第19集《屠戮》(Massacre)里,格里弗斯將軍率領分離勢力機器人軍隊入侵達索米爾,對抗暗夜姐妹和她們的喪尸,最后把暗夜姐妹屠殺殆盡。就像66號指令后的絕地幸存者越來越多一樣,暗夜姐妹幸存者現(xiàn)在也越來越多了,比如:謝利什(Shelish),出自2015年的正史手游《起義》(Uprising);杰塞拉(Jerserra),出自2017年的正史桌面RPG設定書《達索米爾幽靈》(Ghosts of Dathomir);梅林(Merrin),出自2019年的正史游戲《絕地:隕落的武士團》。
圍攻阿索卡的是HK-87暗殺機器人(HK-87 assassin droid),最早出自《曼達洛人》第二季第5集。在行星科弗斯(Corvus)的城市卡洛丹(Calodan),摩根·埃爾斯貝思長官(Magistrate Morgan Elsbeth)就有兩個HK-87——最后分別被阿索卡和丁·賈倫摧毀。
胡揚教授(Professor Huyang)最早出自《克隆人戰(zhàn)爭》第五季第7集到第9集,是一個建造師機器人。他曾為絕地武士團服務了2.5萬多年,協(xié)助絕地幼徒制作光劍。謠傳他是通過一個藍色大箱子抵達絕地圣殿的。尤達大師都曾是他的學生之一。不管在《克隆人戰(zhàn)爭》還是在本劇,胡揚教授的配音演員都是戴維·坦南特(David Tennant)——第十任和第十四任“神秘博士”(Doctor Who)。
T-6穿梭機最早出自《克隆人戰(zhàn)爭》第二季第3集,首次實體化是在《天行者崛起》里。這種飛船長22.8米,大氣層內(nèi)最高時速1200千米,配備有一級超空間驅動器和緊急求生艙。絕地在克隆人戰(zhàn)爭期間經(jīng)常用T-6穿梭機。
阿索卡的T-6穿梭機編號是1974。這其實是本劇第一集導演戴夫·菲洛尼的出生日期:1974年6月7日——字母T是英語字母表倒數(shù)第7個字母。1974年也是喬治·盧卡斯完成《星球大戰(zhàn)》第一版劇本草稿的年份。
“支點”(Fulcrum)正是阿索卡在《義軍崛起》里使用的代號。2016年的小說《阿索卡》透露,她使用這個代號是為了向行星奧德朗致敬,因為正是奧德朗的貝爾·奧加納議員把阿索卡招募進義軍,讓阿索卡相信奧德朗是銀河系大起義的集結點,是把所有希望連接起來的中心點。后來,亞歷山大·卡勒斯、卡西安·安多等義軍特工都用過這個代號。
“家園一號”(Home One)最早出自《絕地歸來》,是義軍同盟在恩多戰(zhàn)役中的旗艦。賈爾·阿克巴上將正是在“家園一號”上發(fā)出了震撼宇宙的呼喊:“中計了!”(It's a trap!)
阿索卡剛抵達“家園一號”時,可以看到著名飛船“幽靈號”就停泊在機庫里。“幽靈號”由科雷利亞工程公司生產(chǎn),是一艘改裝的VCX-100輕型貨船,長43.9米,寬34.2米,高14.5米,大氣層內(nèi)最高時速1025千米,有一個2級主超空間驅動器和一個14級備用超空間驅動器,四門激光炮,兩個質子魚雷發(fā)射器,還能搭載一艘輔助飛船。“幽靈號”歸赫拉·辛杜拉所有,是《義軍崛起》主角團隊的移動家園,跟著主角們南征北戰(zhàn)。蒙·莫思馬正是在“幽靈號”上向全銀河系發(fā)表《義軍同盟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ebel Alliance),宣布共和國光復同盟正式成立。“幽靈號”首次實物化是在《俠盜一號》里。
赫拉·辛杜拉,提列克人,《義軍崛起》主角團成員之一。她的父親是行星賴洛思的著名革命領袖查姆·辛杜拉(Cham Syndulla),先后反抗分離勢力和銀河帝國。但赫拉與父親其實政見不合。她更愿意參加全銀河的起義運動,聯(lián)合其他星球共同反抗帝國,而不是僅限于賴洛思一地。她招募了幸存絕地凱南·賈勒斯,組建了以“幽靈號”飛船為基地的起義小組。赫拉后來官至將軍,參加過斯卡里夫戰(zhàn)役,為霍斯的回波基地送過貨,恩多戰(zhàn)役后還與漢·索洛進行飛船比賽。新共和國成立后,她是巴爾馬戰(zhàn)斗群(Barma Battle Group)的總司令。在賈庫戰(zhàn)役中,她和新共和國大部隊一起徹底戰(zhàn)勝了帝國。赫拉與凱南育有一子:提列克人與人類的混血兒杰森·辛杜拉(Jacen Syndulla)。這個名字是向萊婭公主與漢·索洛在《索龍三部曲》里的兒子致敬,即杰森·索洛(Jacen Solo)。當然,杰森·索洛屬于傳說宇宙,杰森·辛杜拉屬于正史宇宙。在動畫連續(xù)劇《義軍崛起》和游戲《戰(zhàn)機中隊》,赫拉由美國配音演員瓦妮莎·馬歇爾(Vanessa Marshall)配音;在本劇,赫拉由美國演員瑪麗·伊麗莎白·溫斯特德(Mary Elizabeth Winstead)飾演。
赫拉的左臂有共和國開環(huán)艦隊的標志。克隆人戰(zhàn)爭期間,絕地大師歐比-旺·克諾比就是開環(huán)艦隊的指揮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歐比-旺的扮演者尤安·麥格雷戈與赫拉的扮演者瑪麗·伊麗莎白·溫斯特德是夫妻。
赫拉背后則是她在《義軍崛起》里的專屬飛船“幽靈號”的標志。
赫拉右臂的標志被稱為“星鳥”(Starbird),就是莎賓·雷恩為自己設計的個人簽名。星鳥也是義軍同盟和新共和國標志“同盟星鳥”(Alliance Starbird)的兩大靈感來源之一。同盟星鳥的另一大靈感來源是索·格雷拉的標志。
索龍是《星球大戰(zhàn)》里最出名的非電影角色之一。他全名米特索龍努羅多(Mitth'raw'nuruodo),奇斯人,來自未知空間一個叫“奇斯統(tǒng)治領”(Chiss Ascendancy)的國家。不管在傳說還是在正史,索龍元帥都是《星球大戰(zhàn)》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他擅長利用敵人的藝術品精確評估敵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索龍最早出自20世紀90年代初出版的小說《索龍三部曲》,作者蒂莫西·扎恩。新共和國成立5年后,最后一位帝國海軍元帥索龍率領帝國殘余,以出神入化的戰(zhàn)術打擊新生的新共和國。雖然他在攻克共和國首都科洛桑前夕遇害,但沿著他勝利的腳步,帝國一度占領科洛桑,復活的帕爾帕廷皇帝一度王者歸來。2016年的《義軍崛起》第三季把索龍元帥引入了正史。作為帝國第七艦隊的指揮官,他成為義軍早期最強勁的對手之一。結果,在剿滅洛塔義軍的戰(zhàn)斗中,一大群普爾褶鯨把第七艦隊裹進了超空間。索龍一度下落不明。值得注意的是,索龍和阿索卡有一個奇妙的聯(lián)系:在《索龍三部曲》第一部中,索龍采用過一個被稱為“馬格薩布爾”(Marg Sabl)的經(jīng)典飛船戰(zhàn)術。到了《克隆人戰(zhàn)爭》第一季第19集,這個戰(zhàn)術變成了由阿索卡首次使用。最后,小說《索龍:結盟》(Thrawn: Alliances)提到,是帕德梅·阿米達拉在克隆人戰(zhàn)爭期間向索龍介紹了阿索卡使用的這個戰(zhàn)術。“馬格薩布爾”是一種托格魯塔花朵的名字。
賴德·阿扎迪(Ryder Azadi)出自《義軍崛起》第二季、第三季和第四季。他在帝國成立初期是洛塔星區(qū)的總督,后來因為支持埃茲拉的父母反抗帝國而被革職逮捕。在埃茲拉父母組織的越獄中,賴德逃了出來。但埃茲拉父母不幸遇害。與埃茲拉取得聯(lián)系后,賴德成為義軍同盟在洛塔當?shù)氐牡叵碌挚惯\動領導人。正是他配合義軍獲得了三艘由萊婭公主提供的錘頭輕型護衛(wèi)艦,也是他配合義軍破壞了索龍在洛塔的TIE“防御者”工廠。最后他配合義軍解放了洛塔,目睹了埃茲拉與索龍被普爾褶鯨卷入超空間,不知去向。賴德·阿扎迪的扮演者是克蘭西·布朗(Clancy Brown)。他就是《義軍崛起》中賴德·阿扎迪的配音演員。克蘭西·布朗還在《曼達洛人》第一季第6集里飾演了德瓦隆人伯格(Burg)。
賈伊·凱爾(Jai Kell)是貫穿《義軍崛起》全四季的人物。他最早是洛塔少年帝國軍校的學員,由于被認為是原力敏感者,因此將被秘密送到最高裁判官那里。埃茲拉把他救出了帝國軍校。赫拉安排他和他的母親躲避帝國追捕。賈伊后來加入了賴德·阿扎迪領導的洛塔地下抵抗小組。在《義軍崛起》,賈伊·凱爾由美國配音演員丹特·巴斯科(Dante Basco)配音;在本劇,賈伊·凱爾由美國喜劇演員文尼·托馬斯(Vinny Thomas)飾演。
莎賓·雷恩(Sabine Wren),《義軍崛起》主角團成員之一,屬于曼達洛人雷恩氏族(Clan Wren)。她早年加入帝國軍校,設計了電弧脈沖生成器(Arc Pulse Generator)——一種能與貝斯卡鋼發(fā)生反應并殺死其穿戴者的武器。她后來退出帝國軍校,在16歲時加入由赫拉·辛杜拉和凱南·賈勒斯領導的義軍小組。在反抗帝國的戰(zhàn)斗中,莎賓一度從行星達索米爾獲得暗劍,接著在一場決斗中打敗曼達洛超級突擊隊指揮官加爾·薩克森,成為暗劍的合法持有者。不過,在營救父親并摧毀電弧脈沖生成器的任務中,莎賓把暗劍交給了博-卡坦·克里茲。在《義軍崛起》,莎賓由美籍孟加拉裔演員蒂婭·西爾卡爾(Tiya Sircar)配音;在本劇,莎賓由澳大利亞籍中意混血演員劉承羽飾演。
莎賓騎的是一輛614-AvA飛行摩托,又被稱為洛塔飛行摩托(Lothal Speeder Bike)。這種飛行摩托從《義軍崛起》首播集就出現(xiàn)了,由阿拉科技反重力公司(Aratech Repulsor Company)生產(chǎn),長4.4米,最高時速375千米,是洛塔平民、義軍和帝國駐軍都使用的常見載具。
在《義軍崛起》第一季首播集,凱南、澤布與埃茲拉正是在這條高速公路上不打不相識。十幾年過去了,高速公路兩邊的路燈也變換了造型。
試圖在高速公路上截停莎賓的是兩架新共和國E翼護航戰(zhàn)斗機(E-wing escort fighter)。E翼最早出自1992年的漫畫《黑暗帝國》第3期。按照《星球大戰(zhàn)》傳說宇宙的設定,新共和國正是在索龍元帥反攻期間首次使用E翼。看來本劇沿用了這一設定。但E翼并不是被本劇引入《星球大戰(zhàn)》正史的。早在2018年的正史漫畫《波·達默龍》第23期,E翼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鬼魂”(Spectre)正是《義軍崛起》中“幽靈號”船員的呼號。鬼魂一號到六號分別是:凱南、赫拉、切寶、澤布、莎賓和埃茲拉。杰森·辛杜拉則是鬼魂七號。顯然,駐守在洛塔的新共和國飛行中隊繼承了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呼號。另外,莎賓當時聽的歌叫《Igyah Kah》,本劇原創(chuàng)。
莎賓住的地方是洛塔網(wǎng)通信塔E-272(LothalNet comm tower E-272)。在《義軍崛起》里,埃茲拉加入赫拉與凱南的義軍小組前,就在這座通信塔里勉強度日。
這是莎賓的洛塔貓(Loth-cat),名叫默利(Murley)。洛塔貓最早出自《義軍崛起》第一季第5集,首次實物化是在《曼達洛人》第一季第4集。洛塔貓是圖卡科(tooka family)動物之一,主要生活在洛塔的草原上,性格喜怒無常,擅長用尖牙利爪捕獵。
埃茲拉·布里杰(Ezra Bridger)是《義軍崛起》主角團成員之一,出生于洛塔的人類,與帝國同一天生日。父母親因反抗帝國被捕(后死于監(jiān)獄暴動)后,他一個人在洛塔艱難求生。加入赫拉與凱南領導的義軍小組后,他因為是原力敏感者而受到凱南的訓練,成為一名絕地學徒。摩爾一度企圖收埃茲拉為徒,但沒有成功。埃茲拉曾通過洛塔的絕地圣殿進入“世界之間的世界”,穿越時空拯救差點被達斯·維德砍倒的阿索卡。后來,他還抵御住帕爾帕廷皇帝的誘惑,沒有讓他進入世界之間的世界。在解放洛塔的戰(zhàn)斗中,一大群普爾褶鯨把帝國第七艦隊裹進了超空間。埃茲拉和索龍當時都在第七艦隊的旗艦“噴火獸號”(Chimaera)上,因此一度都下落不明。在《義軍崛起》,埃茲拉由美國演員泰勒·格雷(Taylor Gray)配音;在本劇,埃茲拉由美籍厄瓜多爾與伊朗裔演員埃曼·埃斯凡迪(Eman Esfandi)飾演。
在莎賓的工具箱里可以看到兩把貝奧巴EZ3噴槍(Baobab EZ3 Airbrush),最早出自《義軍崛起》第一季短片《藝術進攻》(Art Attack),是莎賓最主要的作畫工具。
在莎賓的工具箱里可以看到她媽媽厄莎·雷恩(Ursa Wren)的發(fā)夾,最早出自《義軍崛起》第三季第16集《曼達洛傳承》(Legacy of Mandalore)。
在莎賓的床尾柜上,放著一頂埃茲拉在《義軍崛起》里戴的黃色偵察兵頭盔。這頂頭盔是埃茲拉偷的,在《義軍崛起》第四季首播集《曼達洛英雄》(Heroes of Mandalore)里被莎賓涂成了這樣。
在莎賓的房間外,有一個桶的涂色與莎賓的TIE戰(zhàn)斗機太陽能板涂色一致。莎賓的TIE戰(zhàn)斗機也被稱為“莎賓的杰作”(Sabine's masterpiece),是埃茲拉與澤布在《義軍崛起》第一季第4集《戰(zhàn)斗機飛行》(Fighter Flight)偷竊的一架帝國TIE/ln太空優(yōu)勢星際戰(zhàn)斗機,結果在《義軍崛起》第一季最后一集《可以燎原》(Fire across the Galaxy)被莎賓擅自涂成了這樣。
在莎賓床邊的墻上,我們能看到她手繪了一個洛塔狼(Loth-wolf)的頭和至少七只洛塔貓。洛塔狼被認為是智慧生物,與原力有特殊的聯(lián)系,能穿越世界之間的世界,甚至能說簡單的基本語詞匯。在《義軍崛起》第四季第6集《防御者飛行》(Flight of the Defender),一頭白色洛塔狼對莎賓說:“睡覺(Sleep)。”然后對她催眠。
在莎賓房間的門邊畫著許多被紅色斜杠劃過的沖鋒隊頭盔,暗示這些是被消滅的沖鋒隊員。在《義軍崛起》里,莎賓在“幽靈號”上也畫著類似的圖案。
在莎賓的房間角落里可以看到至少四頂?shù)蹏鴽_鋒隊頭盔和三頂?shù)蹏鴤刹毂^盔,都沒有經(jīng)過涂裝。
在堆放帝國頭盔的地方旁邊,有一把黑色的座椅上畫著三道紅色條紋。在“幽靈號”的駕駛艙內(nèi),凱南的座位后面就是莎賓的座位,上面也有類似的圖案。
在莎賓房間床尾柜后的墻上畫著三個圖卡娃娃(tooka doll)。這種兒童玩具最早出自動畫連續(xù)劇《克隆人戰(zhàn)爭》第一季第20集《賴洛思百姓》(Innocents of Ryloth),在《星球大戰(zhàn)》正史作品里很常見。
進入莎賓房間后向右走,可以在一面粉色墻壁上看到鲀豬(Puffer pig)草圖。鲀豬最早出自《義軍崛起》第一季第11集《笨蛋組合》(Idiot's Array),是一種珍稀動物,在受到驚嚇時會把身體膨脹到平時的三倍。它們的真正天賦是嗅覺。在帝國時代,它們被用來嗅探貴重礦物。
在莎賓的床對面墻上畫著巨大的星鳥標志,右下角還有她用奧里貝什文寫的簽名。
貝蘭·斯科爾右手手腕顯示屏上的黃色奧里貝什文一共五行,分別是:Luke LeiaHanChewieR2D2 C3POBen都是我們熟悉的義軍英雄的名字。
阿索卡第一次來找莎賓的鏡頭很像《義軍崛起》第四季最后一集42分23秒~31秒的鏡頭。不過,考慮到莎賓在這兩部作品里的裝扮和發(fā)型完全不同,因此這一幕應該只是鏡頭致敬,實際描繪的不是同一件事。
莎賓使用的保溫杯也是切寶的配色。
給莎賓療傷的是一個2-1B系列醫(yī)療機器人,《星球大戰(zhàn)》作品里最常見的醫(yī)療機器人之一,最早出自《帝國反擊戰(zhàn)》。
貝蘭·斯科爾抬頭望天時,可以看到普爾褶鯨在空中若隱若現(xiàn)。普爾褶鯨出自《義軍崛起》第二季和第四季,體長30米,居住在太空深處,是半智慧生物。普爾褶鯨天生就有超空間躍遷能力。據(jù)說,幾千年前,科學家們正是通過仿生學研究普爾褶鯨才發(fā)明了超空間驅動器。普爾褶鯨首次實物化是在《曼達洛人》第三季第1集里。
第2集標題《辛勞與煩》(Toil and Trouble)出自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中的歌詞:“不憚辛勞不憚煩。”(Double, double toil and trouble.)而唱這首歌的正是三位女巫,呼應了摩根·埃爾斯貝思的達索米爾女巫身份。
本劇展示了阿索卡具有感知回顯(Sense Echo)的原力技能,即接近某個無生命物體,感知不久以前在它身上發(fā)生的事。這一技能最早出自1989年的桌面RPG設定書《星球大戰(zhàn)規(guī)則指南》(The Star Wars Rules Companion),當時叫“后知后覺”(Postcognition)。在2000年6月出版的漫畫《共和國》第19期中,昆蘭·沃斯展示了這項技能。這項技能從此就被命名為“觸物讀心”(Psychometry)。在2010年11月的《克隆人戰(zhàn)爭》第三季第9集《追捕齊羅》(Hunt for Ziro)中,昆蘭·沃斯再次展示了這項技能。從此,觸物讀心就進入了正史。游戲《絕地:隕落的武士團》又為這項技能新增了一個名字:“感知回顯”。玩家在游戲里需要經(jīng)常用到這項技能。
雖然科雷利亞是《星球大戰(zhàn)》作品里最常出現(xiàn)的星球之一,但在真人影視劇里,《阿索卡》只是它第二次亮相。上一次是《游俠索羅》。科雷利亞船塢的樣子基本參照了喬恩·麥科伊(Jon McCoy)為《游俠索羅》繪制的概念圖。
IW-37鋼鉗裝卸機器人(IW-37 pincer loader droid)出自《西斯復仇》,由賽博星際(Cybot Galactica)在克隆人戰(zhàn)爭期間為共和國生產(chǎn),被用來處理敏感易爆的軍用物資。HV-7裝卸機器人(HV-7 loading droid)出自2009年的桌面RPG設定書《傳承時代戰(zhàn)役指南》(Legacy Era Campaign Guide),本劇將其名字引入了正史。在書里,它們是一種小型懸浮多功能機器人,利用反重力技術搬運重物,還能折疊成圓盤,減少占地空間。
機器人C1-10P,昵稱“切寶”(Chopper),《義軍崛起》主角團成員之一,首次實物化是在《俠盜一號》里。他本來在克隆人戰(zhàn)爭期間是共和國海軍的宇航技工機器人。他的飛船在賴洛思被擊落后,當時還是小姑娘的赫拉找到了他。從此,他就與赫拉形影不離。赫拉反抗帝國期間,他和禮儀機器人AP-5成為朋友。他倆一起為赫拉的義軍小組在行星阿托倫(Atollon)找到了一個新基地。因此該基地也被命名為“切寶基地”(Chopper base)。
這是“鞘足蟲級”穿梭機“鬼怪二號”(Sheathipede-class shuttle Phantom II),最早出自《義軍崛起》第三季第6集。赫拉的飛船“幽靈號”(Ghost)本來有一艘輔助飛船“鬼怪號”,但在《義軍崛起》第三季首播集被摧毀了,于是“幽靈號”船員從行星阿加馬(Agamar)的前分離勢力基地里奪取了這艘穿梭機當“幽靈號”的新輔助飛船。
這是一臺OI-CT吊車步行機,在《游俠索羅》、《安多》第一季第2集和漫畫《達斯·維德:西斯黑暗尊主》第23期里都出現(xiàn)過。
這些是LAAT/le巡邏炮艇(LAAT/le patrol gunship),又被稱為共和國警用炮艇(Republic police gunship),最早出自動畫連續(xù)劇《克隆人戰(zhàn)爭》第五季和《義軍崛起》。這種炮艇由桑希公司和羅薩納重型工程聯(lián)合生產(chǎn),長11.48米,高5.43米,寬5.76米,配備有兩門激光炮塔、一門艉炮和兩門導彈發(fā)射器。它們最早在克隆人戰(zhàn)爭時期被用于科洛桑城市執(zhí)法,帝國成立后,也在其他星球被用于軍事巡邏。在這個鏡頭里,炮艇上的奧里貝什文轉寫成高銀河字母是“Police”。
莎賓和凱南似乎都喜歡在參與重大行動前削發(fā)。在《義軍崛起》第四季第10集,凱南削發(fā)剃須后執(zhí)行了犧牲前最后一個任務。
本劇第2集34分24秒到35分24秒的鏡頭幾乎與《義軍崛起》最后一季最后一集最后一分鐘的鏡頭一模一樣。
雖然行星西托斯(Seatos)是本劇原創(chuàng)的,德納布星系(Denab system)先前也僅出現(xiàn)在2009年的參考書《必備星圖》(The Essential Atlas)里,但德納布星系內(nèi)的行星德納布則歷史悠久,早在1981年的《星球大戰(zhàn)》廣播劇里就被提及了。
國外網(wǎng)友部分釋讀了片尾演職員表的星圖文字,僅供參考。
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