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潮》是由馬浴柯執(zhí)導,馬浴柯編劇,張家輝,阮經天,王大陸,秦沛,馬浴柯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橫跨黑白兩道只手遮天的洪泰集團正值換選之際,一個神秘殺手陳安(張家輝飾)卻突然只身闖入這個是非混亂的旋渦,攪得洪泰集團大亂。身處警察陣營的麥朗汶(阮經天飾)和黑幫陣營的馬文康(王大陸飾)也盯上了他……各方勢力伺機而動,誰才是幕后的操控者?一場生猛混戰(zhàn)一觸即發(fā)。
《怒潮》別名:本色,新秩序,天地新秩序,WolfHiding,于2023-12-16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中國大陸。時長共106分鐘,總集數1集,語言對白普通話,最新狀態(tài)完結。該電影評分6.2分,評分人數23986人。
樸成雄,吳代煥,徐智蕙,黃世仁,吳達洙,黃世仁,Hwang,Se,In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黑幫片,好萊塢和香港都是大師和佳作輩出,但是進入近十年,好萊塢尚有馬丁斯科塞斯在支撐著這一類型,起碼還有《愛爾蘭人》的出現。
而同時期我們在香港影壇則已經看不到能夠達到曾經《槍火》《黑社會》《無間道》《古惑仔》的水平和影響力,甚至是《臥虎》、《奪帥》、《放逐》級別的作品了。
非要說的話,也只有某人的《選老頂》、《扎職》可以看看,而其他片子則大部分算是以所謂的黑幫為背景,為封面,實際就是個槍戰(zhàn)動作片。
黑幫片的本質在于,電影要明確地展示黑幫的內部組織,人際關系,故事線要通過黑幫內部的利益糾葛、恩怨、陰謀來展現一種惡的內核本質,這一點自從對于《古惑仔》的大規(guī)模批判后,尤為明確。
在龐大而嚴密的組織里,尋求兄弟情義,在大組織的固有規(guī)則中實現突破,或是在關鍵的選擇中選擇向現實妥協,這些基本上是黑幫片的核心賣點。
無論是《黑社會》中的兄弟反目或是“釣魚”,還是《古惑仔》中洪興和東星的爾虞我詐,亦或是《無間道》中的臥底與反臥底,都脫不開上述要素。
馬浴珂在很敏銳的抓住了這種特性,并且成功運用在了《怒潮》里。
不由得在這里贊嘆一下馬浴柯,做導演要比做演員更出色。
我認為這部導演處女作能讓他一下子就跨到了前三分之一的導演層級里。并不是說這部電影所展現的商業(yè)和藝術成就有多高,而是馬浴珂在本片中展現出來的未來可期。
毫不夸張,作為處女作,本片絲毫不遜于饒曉志的《無名之輩》和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編輯部》,雖然三人風格迥異,但是都能顯現出創(chuàng)作者的光芒。
馬浴柯在本片中展現的亮點——用比較熟悉的黑幫題材,做出了內地特色,而這種特色并沒有背離黑幫片主要的賣點要素。
以黑社會集團董事長的改選為起點,穿插了黑幫內部的爭權奪利、骨肉相殘、爾虞我詐,同時也把視角放到了器官買賣、人口販賣上、官商勾結等社會議題上,以復仇為核心,以誰是內鬼為懸疑線,商業(yè)要素上的重點動作戲份,以大場面的火拼為賣點。
于是,大家看,上述的要素,基本上都是借鑒了之前成功案例的經驗(《無間道》-內鬼、《放逐》-復仇、《黑社會》-內斗、《古惑仔》-火拼)。
所以本片沒有脫離黑幫片的就有味道,同時加入了自己的新東西。
而這種新東西,我認為是完全的創(chuàng)作者特征,對于馬浴柯來說,就是全片自始自終有強烈的情緒充斥在銀幕上。這種強烈的情緒通過鏡頭、配樂、剪輯、色彩等等要素,始終在提醒著觀眾,挑動著觀眾,直到最后,給予最強烈的一擊,使觀眾得到一個情緒上的爆炸體驗。
我認為這個爆炸點,就是在影片最后10分鐘左右,影片中最后一場械斗戲開始之前,張家輝、阮經天、王大陸的身份正式在黑幫眾人面前曝光時,張家輝關上了艙門,即絕了自己的退路,也絕掉了黑幫的退路。
三人站在高處,死斗即將開始!
這一刻觀眾的情緒會達到最高潮。
某種程度上,起碼馬浴珂在創(chuàng)作時,仿佛吃了興奮劑,和達米安查澤雷在一個精神狀態(tài)上。
這種創(chuàng)作者情緒,或者是激情,讓影片中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化的打斗戲,簡單的你死我活,而是在陰謀、暴力之中,始終充滿了充沛的情感。
而在本片眾多的情感激蕩中,憤怒是最核心的,也是本片最核心的講述價值——給大家展現了,充滿憤怒的人能夠做到什么極致。
憤怒這種情緒,隱忍在電影的各處,主人公的所作所為、每個人的表情,甚至但我們了解到小妹的遭遇后,讓觀眾也充滿了憤怒。
憤怒是一種能量,這種能量讓影片中的不可能化為可能,讓血肉之軀變成鋼鐵,讓尊嚴猶如螻蟻,讓人化為陰溝里的老鼠。
看似代價巨大,但在復仇所帶來的結果面前,什么都是值得的。
本作另一大亮點就是動作戲。
馬浴柯非常清楚自己在動作戲上缺少經驗,所以很巧妙的在動作戲上有了大量的氛圍渲染,最后得到的效果很成功。
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大量使用大規(guī)模械斗,短鏡頭,快速畫面切換等等小技巧,弱化觀眾對格斗細節(jié)的關注。
同時避免了絕大部分動作戲使用火器,使用拳拳到肉或是冷兵器,讓動作戲的殘酷性更上了一個量級。
馬浴柯在群斗戲上非常有想法,全片有三場團戰(zhàn)戲,除去最后的高潮一場,另外兩場非常精彩的長廊打斗,用了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用長長的走廊作為場景,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空間的局促性,要知道,在有限空間里的肉搏戰(zhàn),比起空曠空間來,能夠給予更多壓迫感,而群毆所產生的壓迫感和血腥程度更勝一籌,另外,也能最大化的彌補打斗細節(jié)上的短板。
第一場長廊戰(zhàn)斗,發(fā)生在黑幫的制毒窩點,情節(jié)把這段設定為在一片黑暗中的搏斗,所以除了一些模糊的影子,馬浴珂用了大量側面描寫——鏡頭安排在長廊之外,我們只能透過窗戶看到人影晃動,破碎的窗戶,被扔出窗戶的人,這種側描能讓觀眾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能深刻感受到一種激斗的氣息。
另一場長廊戰(zhàn)是中后期在醫(yī)院過道發(fā)生的黑幫內斗,這一場就是用短鏡頭,閃現,碎片化每一個動作,直接的血腥場景來展現最殘酷的黑幫之戰(zhàn)。
而與第一場長廊戰(zhàn)斗不同的是,這出戲在燈光之下,每個人都清晰可見,因此導演安排了兩個核心人物作為這場群斗戲的焦點——企圖上位的二把手烏戈和董事長的首席打手喬治。
他們分別由馬浴柯和陳國坤扮演。
在本場戲中,烏戈的桀驁不馴和喬治的殺氣,被兩位演員表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馬浴柯扮演的烏戈,即使身陷重圍,仍然不慌不亂,霸氣外露,置生死于度外。
全片對手戲最精彩的片段就出在這里——
當烏戈最后即將覆滅在眾人的亂刀之下時,喬治展現出了不忍的表情,同時影片畫面回溯,記憶中烏戈和喬治等一家人和睦的場景,我們能夠感受到兩人是有情誼的。
讓殘忍和溫柔交替出現,讓無情和親情在此刻交匯,我們越清楚終局的結果,就越會唏噓曾經的過往,同時給予了這些黑幫人物更多的血肉,讓觀眾們看到僅存的那一點點人性的影子。
在最后烏戈和喬治的決斗中,當喬治用刀刺入了烏戈的心臟時,我們能看到喬治眼中隱隱出現的淚光,一種動容,在情誼和忠誠之間,喬治選擇了忠誠。
整部電影,最讓人感到驚喜的就是演員了。
張家輝的表現嘛……也就那回事。
而王大陸和阮經天的表演則出乎意料的精彩,尤其是最后謎底揭曉后,我們了解了兩個人的一切后,會發(fā)現他們在電影里所展現的態(tài)度、情緒,包括動作,都隱藏著內情,影片也以回溯的形式向觀眾揭開之前故事背后的秘密,這也是懸疑題材慣用的加分項。
對于人物的刻畫,這一次劇本的助力很大,它要求演員做出前后相反的人物表達,樹立兩種不同的人物設定。劇本給予了演員上升的空間,而這個上升的機會,王大陸和阮經天成功抓住了。
兩個演員在最后和大BOSS對峙的一段戲中,充分表達了本片最核心的主題——當人充滿憤怒時,會改變什么,會達到什么高度,會出什么樣的代價,會實現如何的不可能。
想起戰(zhàn)國策那句話:
天子之怒,浮尸百萬,流血千里。布衣之怒,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