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通過獨特的視角和真實的場景,讓觀眾思考生命的意義和自己的行為方式。男主角在求職過程中遭遇挫折,最終進入喪葬業(yè),成為一名尸體運送員。他每天面對冰冷的尸體,親眼目睹各種親人們的不同反應(yīng)和表情,逐漸理解了生命的寶貴以及對他人的影響。這部電影深入探索了生死的邊界,以及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珍視。男主角的表演出色,成功展現(xiàn)了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呼吸》是一部能夠觸動人心的作品,值得一看。
(芷寧寫于2013年3月26日)
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偽鈔制造者》里,表現(xiàn)不俗的奧地利資深演員卡爾·馬克維斯,將其導(dǎo)演處女作對準了失足少年的灰色地帶。
影片《深深深呼吸(Atmen)》拍得可謂克制內(nèi)斂,情節(jié)情緒都被收得妥帖,仿佛本白地還原了一個名叫羅曼的少年的孤立自閉的世界,而這個孤立自閉也是相對的,以被遺棄孤兒的身份長大的他,在為自己年少無畏時犯下的錯誤付出代價之后,即將面對一個對他而言陌生而復(fù)雜的世界,如何融入其中,他將通過自己的尋覓和他人看似不經(jīng)意的幫助找到途徑,這中間,沒有捷徑。
影片的格局不大,劇本本身的設(shè)置就很“玲瓏有致”,有以小見大的意思,在有限的劇情空間內(nèi),卡爾·馬克維斯將電影語匯靈活運用,再現(xiàn)了一個樸素壓抑卻不失點點希望的故事,沒有妄自渲染,也沒有橫加干預(yù),更沒有煽情造勢,片中人的心路歷程便如期緩緩而至,表面上毫無來勢洶洶之態(tài),內(nèi)里卻已有澎湃清越之實,有時候,從事低微辛勞的工作便是在贖罪或修行,這點用在羅曼身上,似乎也可行。
該片的故事脈絡(luò)十分清晰,敘事節(jié)奏適中,畫面簡單,對白較少,人物內(nèi)心的掙扎和煎熬大多以肢體表現(xiàn)和畫面構(gòu)成再現(xiàn)。片中配角的戲份都給人淡淡的疏離感,卻在不經(jīng)意間給全片一種通暢舒適的氣息,也為營造羅曼的心路歷程起到了良性作用,即便有短暫的阻撓或負面的意味,但從久遠來看,卻也有好的效果。
假釋判決的屢屢受挫,讓片中這個與現(xiàn)實世界原本就脫節(jié)的少年內(nèi)心多了些憤懣和抵抗的情緒,同時,羅曼對于自己“出處”的困惑,也藉由他的殯葬服務(wù)工作的展開而變得愈發(fā)突出,幾乎錯認女尸的恐懼讓他迫切地想見到生母。片名為“呼吸”,可片中少年的境地卻常常給人幾乎窒息的感覺,如沉入游泳池底的靜止和屏息,如脫衣服時衣物纏在腦袋上難以解開的困局和粗重的喘息,再如親耳聽到終于找到的母親說出那句“拋棄你是我做過最正確的事”的剎那……
一如海明威所言:“這世界會打擊每一個人,但經(jīng)歷過后,許多人會在受傷的地方變得更堅強”。影片也在必要的時候,給出少許善意的解扣,這些解扣恰恰是影片深入人心的細節(jié)部分,部分解扣還有相互呼應(yīng)的味道,如原本靜坐池邊嫌棄和有死人味的殯葬工共游的孩子們跳入水中探看池底羅曼的情況,如殯葬前輩終于如輕描淡寫般地教無父的羅曼怎么打領(lǐng)帶,再如充滿死亡氣息的棺材消毒室內(nèi)突然飛進一只象征著生命氣息的鮮活小鳥,羅曼將其放歸,還如母親那不得不為的理由。
其中,幫年邁寡居老嫗入殮的過程,被呈現(xiàn)得細致入微,觀眾仿佛藉由羅曼的親歷,感知著消亡的沉重和無助,在這份沉重?zé)o助中,羅曼的思慮伸展便漸漸達到了新的深度,可以說,這是給一個懵懂的少年長腦子的過程,而城際列車上異國女孩將殯葬工手套大大方方地戴在手上的揮手,仿佛為這個充滿灰色的影片帶來了一抹鮮亮。
“生命是怎樣地超越陰影,生命是怎樣地終結(jié)悲傷,于是更加熱愛生命”(語自費爾南多·佩索阿)。看似絕望黑暗的殯葬工作卻恰恰給了羅曼一次新生的契機,片尾,羅曼終于可以面對死于他手的少年的墳?zāi)梗^而鏡頭上揚,越過座座墳?zāi)梗由斓较鄬Ψ比A的城市乃至它的上空,穿越死亡,獲得新生,深深呼吸,融于世間,影片做了個象征意味明顯的收稍,卻讓人不覺得刻意和別扭,反而莞爾。
(雜志約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5212959_h.html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