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業(yè)風云》是一部喜劇電影,講述了吉姆和阿博這對父子之間的故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釀造一種名為“莎當妮”的葡萄酒,與法國南部的釀酒師們一較高下。史蒂芬是一位酒商,他發(fā)現(xiàn)了阿博釀造的莎當妮,想將其納入自己的酒莊。然而,史蒂芬的態(tài)度引起了吉姆的不滿。在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事件中,父子二人解決了彼此之間的分歧,并找到了真正的釀酒之道。這部電影以幽默的方式展現(xiàn)了釀酒過程中的挑戰(zhàn)和困惑,同時也展現(xiàn)了父子之間的深厚情感。觀眾可以在歡笑中思考人生的真諦。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酒業(yè)風云絕對是一部讓你愛上納帕谷的電影。講的是1976年法國舉辦的盲飲會上加州酒如何出人意料的在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領(lǐng)域雙雙擊敗法國酒的。那屆試飲會,成為新世界葡萄酒發(fā)展的開端。在歷史上被稱為1976巴黎評判(Judgement of Paris)。在吐槽影片的真實性之前,我想說真的很喜歡這部片兒。也許你看完了也會跟我一樣,憧憬著去納帕谷的各個莊園留下腳印,從陳釀的酒桶里舀出原酒試飲,從葡萄樹上摘一顆赤霞珠或莎當妮品嘗,或者親自駕駛著三輪機車,在酒莊與酒莊間穿梭,欣賞葡萄園的美景。哈哈,很夢幻的旅行有木有?!昨天剛剛訂了去三番的機票,還要兩個月才能出發(fā),哈哈期待啊!!
先說一下電影里面提到的人名酒名方面的背景:
Academie du Vin:Steven Spurrier建的法國第一個私人紅酒學校。
Caves de la Madeleine:Steven當時開的小酒店。他允許客人買之前試飲。所以影片8分鐘左右Maurice就在steven店里品一支白酒。
Pierre Tari: 美人魚酒莊(Chateau Giscours)的掌門人,也是當時波爾多Grand cru協(xié)會(Union des Grands Crus de Bordeaux Classés)的主席。這個協(xié)會管理著1855年梅多克分級系統(tǒng)下的全部61間酒莊。電影里面就是steven跑到餐廳里去搭訕的那個。
Chateau Cos d'Estournel: 艾斯圖爾酒莊,波爾多二級莊園,位于圣埃斯塔菲(St. Estephe)村。Tari在餐廳里喝的那支酒。
Alfred Lovering Tubbs: 最早在Calistoga買地建酒莊的人(1882)。Sam和Bo在酒吧聊天時提到。
Ridge:加州瑞脊酒莊。1971年,純赤霞珠釀造。Gustavo在酒吧喝的第一杯。
Buena Vista:加州一個古老酒莊,來自sonoma。據(jù)說最近被法國人收購。1962,黑皮諾釀造。Gustavo喝的第二杯。
Cheval Blanc:白馬莊,位于波爾多右岸的圣艾米麗昂(St. Emilion)。1947,一半梅洛一般赤霞珠。Gustavo喝的第三杯。
這三支任何一個拿到現(xiàn)在都是神酒啊!!特別是白馬。1947年的白馬,賣$50刀,無法想象啊簡直。
Montrachet: 蒙哈榭,位于勃艮第C?te de Beaune區(qū)的AOC grand cru葡萄園。該區(qū)出產(chǎn)100% 莎當妮釀造的白葡萄酒。其下又分為Chassagne-Montrachet 和 Puligny-Montrachet。蒙哈榭臨近的其它grand cru葡萄園有Batard-Montrachet,Chevalier-Montrachet,Bienvenues-Batard-Montrachet,Criots-Batard-Montrachet。電影里面Steven叫Maurice去地窖里面拿的有一支就是Batard-Montrachet的白酒。另一支是香柏檀的紅酒。
Chambertin:香柏檀, 勃艮第夜丘區(qū)(C?te de Nuits)AOC grand cru葡萄園。出產(chǎn)以皮諾為主的紅酒。其周邊有8個特級園這里不一一介紹了。
Chateau Latour 1950:拉圖堡,波爾多左岸五大堡之一,來自博雅克村。電影里Gustavo送Bo走的時候提到。
恩,下面說說影片真實性。
拍之前,Randall Miller就說過,這是一部“盡可能真實”的電影。可以想象,電影里面必然有一些杜撰的部分,有些只是為了豐富劇情,有些純粹是老美對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戲弄。法國的評論家說,“這是好萊塢有能力拍出的最真實的程度了。”
最有爭議的一點就在于對Steven Spurrier的刻畫。據(jù)說Steven本人看到劇本的時候當場就怒了,揚言要把Bottle Shock劇組告上法庭。還要求要把電影里所有跟自己有關(guān)的店鋪,協(xié)會,學校的名字統(tǒng)統(tǒng)刪除。我想他最不能接受的一點就是自己怎么成了一個徹底的snob吧。
其實,在bottle shock拍攝的時候,來自clear picture entertainment的另一組人馬也打算拍 巴黎審判。當時導演,劇本,演員都差不多定好了。他們的劇本是根據(jù)當時盲飲會唯一的記者也是見證者George Tabor的書原封不動改編的,是屬于George Tabor和Steven Spurrier‘欽定’的版本。所以bottle shock出來以后,劇組和Steven本人都大為光火。一方面覺得對方篡改歷史,一方面也擔心自己的電影被掩蓋了。我后來在google上一直沒有搜到這部號稱‘正史’的電影,還打電話給 clear picture,結(jié)果才知道這部電影果然被擱置了。。其實真的很期待看一看這部正史啊,希望clear pic能把它拍出來,也算有個交代啊。
嗯好了,下面就來看看電影里面究竟哪些是真實,哪些是杜撰的:
(來源:http://discover.winecountry.com/wine/2009/09/bottle-shock-movie-fiction-vs.html)
事實:Jim Barrett 確實是個很強勢的領(lǐng)導者,也經(jīng)常喜歡跟兒子相互切磋個武藝什么的。但不一定只是打box。
杜撰:那個拳擊場其實不存在。其實是劇組建在KUNDE Estates Winery的,純粹為了拍攝需要。現(xiàn)在拳擊場還在。暑假去napa一定會看看,吼吼!!
事實:Bo Barrett確實喜歡沖浪。
事實:Bo 確實是金發(fā)。Chris其實是黑發(fā),當時是帶假發(fā)拍的。共同點是他們倆都很帥!
事實:Jim以前的確是個律師。
杜撰:Jim其實大部分時間住在加州南部,不常在酒莊出現(xiàn)。
事實:Jim確實離過婚。
事實:其實Mike Grgich是當時蒙特雷娜真正的釀酒師。電影里面基本上沒有出現(xiàn)。
事實:Mike 在盲飲會后不久就離開了蒙特雷娜建了自己的酒莊:Grgich Hills。Gustavo跟他干了好多年。
事實:Gustavo 確實自己在搞酒。1999年建了自己的酒莊Gustavo Thrace。
杜撰:Sam是個杜撰的角色。只是代表廣大為napa做出貢獻的女同胞。
事實:Calistoga確實有個酒吧叫‘Rays’。老農(nóng)民們經(jīng)常在那聚。
杜撰:那個bar tender Jo是為了迎合廣大男性觀眾而杜撰的。
事實:當時釀的莎當妮確實有點變黃,就在盲飲會之前。
杜撰:當然Jo不會有那么大功勞能拯救整個酒莊。
事實:酒在運到巴黎之前已經(jīng)變回正常顏色了。
事實:76年‘巴黎審判’盲飲會是在intercontinental hotel。而不是室外。
事實:當時只有一個記者在場,就是George Tabor。后來他寫了一本書就是 Judgment of Paris,06年出版的。
事實:bottle shock的劇本成型比George的書出來的還要早,是在05年。
杜撰:Bo 其實沒有去參加盲飲會。
事實:時代雜志確實寫了文章記錄這件事。蒙特雷娜的莎當妮確實被收入smithsonian博物館。(難道在DC?沒注意耶~)
杜撰:機場送酒那段。不過確實很好看。
杜撰:拍片時喝的酒都是有顏色的飲料,完全沒有任何味道。那杯馬提尼是白水泡橄欖。額~~~~
事實:山丘景色大多是在 Buena Vista 莊園拍攝。
杜撰:巴黎的場景其實都是在napa拍的。
事實:蒙特雷娜的場景確實是在蒙特雷娜酒莊拍的。
最后附一個當時盲飲會對所有白酒的評分表:
OFFICIAL RESULTS
vintagetwine place ttotal pointst 1st place votes
1973tChateau Montelenat 1stt 132t 6
1973tMeursault-Charmes (Roulot) 2ndt 125.5t 0
1974tChalone Vineyardst 3rdt 121t 3
1973tSpring Mountaint 4tht 104t 0
1973tBeaune-Clos des Mouches
(Drouhin)t 5tht 101t 0
1972tFreemark Abbeyt 6tht 100t 0
1973tBatard-Montrachet
(Ramonet-Prudhon)t 7tht 94t 0
1972tPuligny-Montrachet 1er cru
"Les Pucelles" (Dom. Leflaive)t 8tht 89t 0
1972tVeedercrestt 9tht 88t 0
1973tDavid Brucet 10tht 42t 0
還有當時的評委:
The eleven judges were (in alphabetical order):
Pierre Brejoux (French) of the Institute of Appellations of Origin (AOC總監(jiān))
Claude Dubois-Millot (French) (Substitute to Christian Millau)
Michel Dovaz (French) of the Wine Institute of France
Patricia Gallagher (American) of l'Academie du Vin
Odette Kahn (French) Editor of La Revue du vin de France
Raymond Oliver (French) of the restaurant Le Grand Véfour (大威福餐廳老板和主廚)
Steven Spurrier (British)
Pierre Tari (French) of Chateau Giscours (美人魚酒莊老板)
Christian Vanneque (French) the sommelier of Tour D'Argent (銀塔餐廳侍酒師)
Aubert de Villaine (French) of the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羅曼尼康帝共有人之一)
Jean-Claude Vrinat (French) of the Restaurant Taillevent (臺甕飯店老板)
喜歡的臺詞:
Steven: "Degas used paint; Rodin used bronze; Debussy, the piano; Baudelairre, language; so Henri Jayer and Philippe de Rothschild used the grape. Great wine is great art."
Gustavo:“You have to have it in your blood. You have to grow up with the soil underneath your nails and the smell of the grape in the air that you breath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wine is an art form. The refinement of its juice is a religion that requires pain and desire and sacrifice.”
Jim:"The vineyard's best fertilizer is the owner's footsteps."
Galileo Galilei:"Wine is sunlight held together by water."
Bo: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winemaking is balance; from the technical aspect it is the strength of the triangle: balance of art, farming and science to make consistently great w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