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臂阿童木》是由手冢治蟲執(zhí)導,手冢治蟲編劇,清水真理,勝田久等明星主演的科幻,動漫。
天馬博士的兒子飛雄因為一次意外事故,喪失掉生命。悲痛不已的博士按照飛雄的模樣制造出了一個外表與飛雄無異的機器人。剛剛誕生的機器人如同初生的嬰兒,一點點學會人類的本領(lǐng)和生活,但他被賦予的10萬馬力的火力和7種武器,注定他的不平凡。機緣巧合,機器人被茶水博士撿到,被取名“阿童木”。在日后的生活里,展開了和邪惡勢力的斗爭。 《鐵臂阿童木》是國內(nèi)第一部自海外引進的動畫長片。由卡西歐公司免費贈送,條件是必須捆綁播放卡西歐的電子表廣告。開播以來,影響無數(shù)國內(nèi)觀眾,且對日后海外動畫的引進影響深遠。
《鐵臂阿童木》別名:原子小金剛,Tetsuwanatomu,AstroBoy,Astroboy,于1963-01-01在騰訊視頻首播,制片國家/地區(qū)為日本,單集時長30分鐘,總集數(shù)193集,語言對白日語,最新狀態(tài)完結(jié)。該動漫評分8.6分,評分人數(shù)30106人。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選自:楊曉林著《動漫大師手冢治蟲》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火鳥是傳說中的不死鳥,它可以穿越時空,不死不滅,阿拉伯人叫它菲利克斯,中國人則稱它為鳳凰,火鳥不會死亡,它們會在火中重生……
——手冢治蟲
手冢治蟲當然是一只穿越時空的不死之鳥。
被稱為“漫畫之神”、“日本現(xiàn)代漫畫之父”。
他同時扮演著沃爾特·迪士尼、D.W.格里菲斯與威爾·艾斯納的角色。
他是全世界最多著作的漫畫家,發(fā)行單行本一億冊以上。
浦澤直樹說:對我而言,手冢是一位國王。
為什么?
還有人說:
浩如星空的眾多日本漫畫家中,有一團最耀眼的光亮,就好象遙遠距離之外的超新星,盡管物質(zhì)本體早已消逝,但我們至今還在享用它的光芒;世界動畫發(fā)展的歷程里,有一條告別歐美傳統(tǒng)的分叉路,雖然今天已經(jīng)是陽光大道,但我們不應(yīng)該忘記最早開鑿的那個帶頭人。對于新式動漫畫,他是當之無愧的創(chuàng)造神。 [1]
憑什么?
作為國內(nèi)首部系統(tǒng)解讀大師傳奇人生與動漫迷魅的著作,我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手冢走的是“野路子”,他不是科班出身,沒有學過正統(tǒng)的繪畫,特別是沒有受過扎實的素描和速寫訓練,以至青年時期作品在大阪引起了轟動,但到了東京依然不受待見,處處碰壁。但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他通過模仿,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成了他人膜拜和模仿的對象。他說:“一個人擁有了能夠為之得意的事物,即便只有一樣,真的是很幸福。只要將這一樣事物堅持到高中二年級左右,那必定會成形,成為大家羨慕的寶貝。”
藝癡者技必良,有了熱愛,就會有堅持,正是有了這種無日無夜無止無休的堅持,手冢才會突破種種限制,克服種種困難,畫遍各個題材。并且對每一張原畫錙銖必較,剪剪貼貼,反復修改,量多而質(zhì)不次。
仰望無垠的星空,我常在想,人的潛能和精力到底能有多少?
競技場上,運動員以黃牛躬耕的韌勁和耐力在挑戰(zhàn)人體的極限,而這些極限一直被刷新。但當極限到一定程度時常人就不能了,只有神才可以再創(chuàng)造記錄。
手冢是神,因為他刷新了人類創(chuàng)造的極限:400部漫畫集,15萬張漫畫,出道后43年間日均10張,塑造了2000個人物形象,同樣售出了一億本漫畫書的浦村直樹也以多產(chǎn)和手快著稱,他認真計算后認為手冢的工作量是他的10倍。
所謂天道酬勤,不瘋魔不成活,手冢最終創(chuàng)造了傳說,成為了傳奇。
懷有凌云志,卻有平常心,誠實做人,扎實做事,這也是我喜歡這位大神的緣由。大神說:
我也有個醫(yī)學博士的頭銜,但我不認為我是醫(yī)生。我不會拿出醫(yī)學博士的名片。我是一個社會的人,我會畫畫,這點在全世界都通用。于是大家和我握手,與我交往,說:手冢,是個好人。人們這么說我,我很高興。我希望大家都成為這樣的人。
世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別人心中的好人,大神這樣想,我也這樣想。我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也希望愛手冢的人都成為這樣的人。
毫無疑問國內(nèi)有數(shù)量眾多的動漫迷,在狂熱地崇拜著日本那些多如繁星的大師們,因此復旦大學出版社約寫的《動畫大師宮崎駿》多次重印,很快告罄。
寫手冢治蟲和宮崎駿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們的作品的數(shù)量,宮崎駿的作品主要是電影,因為他的電影基本都是大制作,精工細做,幾年出一部,總共也就那么十多部。因?qū)页伞捌狈抗肢F”,又折桂柏林金熊獎,奧斯卡長片獎,現(xiàn)正當紅,國內(nèi)觀眾多已熟觀之,除街談巷議外,學府內(nèi)論壇書齋研討,學子以碩博期刊論文論之,教授出厚書解之,人人為之傾倒。因此可以不用劇情介紹,揮筆直取肯綮,精切細剖,就可以如庖丁解牛般“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而手冢則不然,作品數(shù)量巨多,漫畫400部,上千個人物,特別是電視動畫,一般都是幾十集,從低幼到成人各種風格的都有,幾乎當下日本大多數(shù)動漫類型他都有開先河式的創(chuàng)作,叫人目不暇給,而且成就還非常高,令人拍案稱奇,扼腕叫絕。但遺憾的是他離世已25載,國內(nèi)大多數(shù)人僅識得《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三眼神童》和《緞帶騎士》等,對手冢的其它天才之作如《火鳥》、《佛陀》、《鳥人大系》、《怪醫(yī)黑杰克》、《悟空大冒險》、《大都會》、《森林傳說》、《七色鸚鵡》,以及蟲制作公司驚世駭俗的“成人三部曲”《一千零一夜》、《埃及艷后》和《哀傷的貝拉透娜》等情色重口味之作幾乎聞所未聞,若是揮筆直取,只恐讀者不知內(nèi)容而心生茫然。因此本書在解讀作品之前都做了內(nèi)容介紹,特別是第一章和第二章,按照年份在講述手冢偉事和軼事的同時,逐一介紹了他的大部分作品內(nèi)容,因此使得本書頗具“手冢作品大典”之特色,但同時卻無可避免地“稀釋”了研究的“濃度”與“烈度”。
第一章和第二章關(guān)于手冢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參考了諸多文獻和資料,做了系統(tǒng)地較為詳盡的編撰。但卻沒有抱著“為長者隱,為尊者諱”的想法來取舍,也講了手冢童年好哭,嫉妒心重,不善管理等,盡可能的把“大神”作為“人”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修改書稿間隙,為放松休憩聽評書《三國演義》,覺其就是一部《孔明傳奇》。參悟人之處世和生死,歷時月余,感慨良多。三國的梟雄們都是有理想的人,活著或為建立王霸之業(yè)生命不止征伐不息,或為輔佐明主前赴后繼鞠躬盡瘁,殺死的、氣死的、累死的、愁死的、罵死的、窩囊死的、嚇死的、病死的……死狀萬千。長江水滾滾東逝,英雄煙滅,只有時間是最后的贏者。此中三味,手冢博大深沉的《火鳥》與之異曲同工。以手冢之人生觀,人活著,就是要不凡,要做成一番事業(yè),成就令名。手冢在動漫王國里成就了王霸之業(yè),也可謂一代“梟雄”。他是個夸父一樣追逐金烏與時間賽跑之人,和三國的梟雄們一樣,在動漫亂世開疆拓土的征伐中透支了生命,享年僅61歲,如諸葛孔明一樣是位鞠躬盡瘁的累死者。我常思,假若智慧軍神諸葛孔明禳星祈壽再得十二春,不是在53歲就隨我們寶雞五丈原的秋風而去,三國的格局會不會是另一番景象?假若老天再給創(chuàng)造之神手冢十二春,世界的動漫版圖又當如何?世界上更多的人會不會因為他作品的“洗腦”,病態(tài)人格的軍人、政客、科學家、商賈會減少,地球會變得更綠,國家民族間會變得更友好,歧視會更少、戰(zhàn)爭會更少?眼淚會更少,微笑會更多?華特·迪斯尼使世界上無數(shù)的兒童有了更健康的人格,手冢亦然。
一些網(wǎng)絡(luò)資料極為金貴,吾甚愛之,但鑒于其是渾金璞玉,于是對許多內(nèi)容進行了仔細的甄別雕琢,刪減改寫后收入了書中。有些寫的非常精彩的文字由于在網(wǎng)上瘋狂地轉(zhuǎn)載流傳,原文的出處和作者已不可考,因此只好在腳注中寫明所引網(wǎng)址,以便有心的讀者索隱品讀,探微發(fā)幽。還有一些文字,成為了點燃我靈感的火種,被如珠璣一樣嵌入文中,但這些“吉光片羽”和“散金碎玉”的主人卻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此向這些熱愛手冢的網(wǎng)絡(luò)品評高手躬身致敬。
在本書初稿完成時,受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學院趙炳翔院長和動畫系主任強小柏教授之邀,我同前輩動畫名家嚴定憲先生、閻善春先生、林紓先生四人一起擔任學科動畫學科評審專家。我贈《動畫大師宮崎駿》一書請諸位先生指教,嚴定憲先生畫了一幅孫悟空的漫畫回贈與我,當然喜歡的不得了。上個世紀80年代手冢手冢來中國拜訪萬籟鳴先生,嚴老負責接待,和手冢還曾合作畫了一幅孫悟空和阿童木握手的漫畫,傳為中日動漫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幾位先生談起手冢的為人和創(chuàng)作,各抒己見,如數(shù)家珍,都激動不已。嚴老詳細講述了當年這段佳緣的始末,讓我這個晚輩再一次領(lǐng)略了手冢在中國老一輩動漫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我曾指導兩個研究生寫碩士論文,蔡寧杰所撰手冢動漫“敘事分析”,張佳佳所撰手冢動畫的“視聽語言分析”,頗有獨到之處,因書的字數(shù)所限,我對標題、內(nèi)容進行斧砍刀削般地刪改之后放入了文中。感謝他們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上海美術(shù)出版社的編輯竺世堃先生,年輕而富有活力與遠見,他因為讀了《動畫大師宮崎駿》而萌生了做本書的想法,通過我原單位上海大學的領(lǐng)導徐瑞副書記聯(lián)系到了我,這本書可以說是由他們的熱情所催生。這種一心想為中國動漫復興做些事情的誠心感染了我,也激勵著我,是本書孕育完成的動力之一。
因時日所拘,能力所限,欲求扎實厚重而不得,遺憾多多。
不揣淺陋,懇請方家雅正。
楊曉林
2013年元月于同濟大學
[1]緋雨:《神離開的日子 --手冢治蟲紀念專集》http://bbs2.sumisora.org/read.php?tid=11013337
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