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擊》是一部以犯罪為題材的電視劇,故事講述了大檢察廳反腐部門搜查指揮科長樸廷煥檢察官在人生最后六個月里的故事。樸廷煥面臨著與世界告別的命運,但他決心給予世界最后一次重擊。故事圍繞著樸廷煥、女主角申夏景和57歲的李泰俊展開,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引發(fā)了許多令人驚嘆的事件。《重擊》將帶領觀眾進入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世界,讓人們感受到犯罪與正義的較量。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完結(jié)后更新: 4月9日更新一次,補充人物細節(jié)]
很不錯的一部劇,從角色和博弈的方面看一下。
在開始單個人物分析前,要說的是此劇里的絕大多數(shù)人物角色都是隨著劇情的推進而一步步深入或者說細化的。對我個人而言,在看完第二集之前一直覺得男主角是個利欲熏心的渣男,女主角是晨間劇,鄭檢是個被擊敗的前領導,長官是軟弱正義的女性,李泰俊是野心寫在臉上的政客,但到了劇情后期(寫此文時17集),除了女主角外,每個人的形象都已經(jīng)變化。
||長官||
心有舍利卻成妖
把長官放在第一個,是因為她這個人物的悲劇性和本劇劇情的悲劇性相映,是絕對正義和個體私利間的矛盾。從角色設定上來講,她是個前期很弱,中后期強化上位,但實際上是本劇所有角色中最深入迷霧而不自知的人。
長官的背景在第一集就由正煥交代了,名門望族,順風順水。人生經(jīng)歷,精英意識和現(xiàn)實的組合讓她逐漸形成了唯有登上高位才能打造理想化社會的念頭。從這點上來講,她實際上全劇中最,或者可以說唯一以追求絕對真理為目的的人。而在所有有類似角色的文學作品中,這類角色都扭曲了。
首先,長官早期總是解釋自己必須干掉李泰俊,而這其實只是個比喻。李泰俊象征一切在她的理想世界不應該出現(xiàn)的人物,干掉李泰俊還會有下一個申泰俊,要保證能控制所有人,唯一的方法,在她看來,就是用一切手段登上高位。另外,長官告訴荷京自己唯一的污點在兒子,這也算是個比喻。實際上長官一路過來已經(jīng)干了太多事,但這種事都會和她理想世界中自己應該有的清正形象矛盾,為了避免系統(tǒng)崩潰,她只能把每一個自利之舉解釋為必要的犧牲,多次解釋后,這就成了暗示讓她一路墮落。 而正是這種必要犧牲論暗示的成功,她才能讓自己干出直接開車撞荷京的事情,這是連被她視為野獸的李泰俊也不可能做出來的事。
最后提一點,在沒有正煥干擾下一對一的話,她會輸給李泰俊。長官是個(自以為)的獅子,但泰俊是一路撕殺的豺狼,每次被踩到腳下后,都可以咬住對方喉嚨的。
||李泰俊||
編劇在李泰俊的形象上用了很大力,用力過度到讓我覺得有點濫情了。實際上,這是個很典型的人(或者說典型韓劇鄉(xiāng)野反派形象), 出身貧寒,極具野心,重視親情(這點又和貧寒綁定了)。
和理想正義長官完全相反,這是個出發(fā)點只為名利的人。而且很神奇的是,他大概是全劇里唯一一個基本無法理解任何人,但又最擅長利用任何人的人。他不理解長官的正義天下理念,不知道趙江載對他的衷心,不懂正煥堅持的不妥協(xié),但他可以上上下下,每逢絕境都利用對手弱點/特點翻身。這個人物基本解釋了精神共鳴在實際用途上的不必要性。
另外,和執(zhí)迷長官可能的幡然悔悟不同,李泰俊雖然清醒但不會有退路可言。相依為命的兄弟之死讓他的沉沒成本遠遠超過了劇中其他人。
||正煥||
樸正煥絕對不是一個正義的人。這點是身為男主也改變不了的。他反而十分接近李泰俊,觀察整個劇情,他和泰俊的矛盾基本就是為了保護家人(主要是女兒)而必須洗清形象和對方無法回頭間的個人利益矛盾。就算在后期他在妻子女兒影響下溫暖化,那也是由于死之將至回顧當初和身邊人影響的作用。
想要說正煥本身很善良的話,可以想想李泰俊本身也是善良的人。實際上,如果他哥哥會和荷京勸正煥收手一樣勸他的話,他也可以軟下來的。
主要談一談演員。看完前幾集完全沒發(fā)現(xiàn),查演員表才知道他是當年愛在哈佛那位男主。在這里形象完全不同,和同為主演的金雅中一樣實現(xiàn)了浪漫派出道后成功的轉(zhuǎn)型。但就個人情感而言,看著這個在深潭中掙扎的檢察官,不能不讓人想起那個哈佛法律系純真青年,我多么希望他們都能一直像當年一樣天真單純,唯一的煩惱是工作愛情啊。
說到愛情,不能不提讓我印象極深的一個畫面——近結(jié)尾時正煥看著重癥監(jiān)護里的荷京,想起兩人在本劇中期坐在自家房間里執(zhí)手對望對哭的時候,荷京落淚說如果早知今日當時會不顧一切抱住他守護他原來的樣子。
在那段鏡頭的時候,你才會突然想起來,在本劇一路跌宕起伏伙伴不斷反目人人越陷越深到現(xiàn)在局中人隨時搭上一切...之前,這只是一對在青年時相愛至深的情侶夫妻曾經(jīng)承諾互相守護一生幸福,卻沒有成功的故事。
再也無法成功的故事。
||荷京 ||
如果說本劇有兩對互相映射的人物的話,一對是正煥和李泰俊,另一對就是荷京和長官。
這兩個人從人設,以及初期到后期變化都有相似之處。荷京在早期是為了一個司機可以不斷上綱上線的圣母派,即使要幫助將死的前夫也要求按法律手段找證據(jù)。而到了中后期,她反而需要轉(zhuǎn)過頭來向鄭檢解釋自己手段的必要性,并且?guī)е窒碌教幵O局。
你可以說她是由于對手太暗黑,女兒被牽連,情非得已,但這么說來,長官也有基本相同的不得已之處。荷京是個以法定正義為標準,但同時可以以正當理由說服自己一路跨線的人。我覺得如果本劇夠長夠深入的話,荷京會變成下一個長官。(比如某通靈檢察官日劇的暗黑結(jié)尾)
同樣談一談演員。金雅中自上錯身后改變形象的法醫(yī)劇曾給我很大驚喜。本劇中基本和法醫(yī)劇形象一致,而劇情起伏也越來越像,導致我很憂心男主最后會不會也主動被殺來拖對手下水——結(jié)尾后update:雖然不是為了制造罪名但果然還是主動自殺了,sigh。
一個小小的感觸:18集長官的車在停車場被國科搜的人堵住的時候突然熱淚盈眶,呀法醫(yī)官你的娘家人來幫你了。
||崔妍珍||
本劇中所有主演都有個名為親情的軟肋,這既是設定也成了他們的共識。李泰俊因為哥哥引火燒身,長官因為兒子一錯再錯,正煥因為女兒無法沉默,荷京因為女兒卷入戰(zhàn)局,趙江載因為女兒被正煥脅迫首次背叛,鄭副檢因為兒子一開始就被正煥打壓...
但有一個人毫無顧慮。所以趙江載以其父威脅不成的時候才會如此驚慌失措,這完全違背了他們的常識。從這一點看,如果說劇中人物都有自己的不得已,崔妍珍是唯一可以完全按自己目標行事的人。
另外還有一點,她目標清晰但沒有執(zhí)念,而沒有執(zhí)念這點劇中主角基本沒人做到。她大概討厭自己生父,但對方會不會被壓倒也不是太在意,她對前輩比較動心,但聽說正煥死了幾秒內(nèi)就可以重新站隊。被李泰俊抓住了,驚慌一下還能馬上反應過來。
所以這一串事件后唯一可能不改變初心按原定路徑走到目的地的,大概只有她一個。全劇如果能繼續(xù)發(fā)展的話,我最看好她。
||浩成||
如果非要加個映射關系的話,浩成應該是對應崔妍珍的。一點是兩人地位相當,而且分別由長官正煥兩條線匯聚到李泰俊那,達成了一種劇力的平衡。另一點是角色發(fā)展完全相反,崔妍珍是從頭清醒到尾,基本沒有任何改變,一個目標一種風格。而浩成則引領觀眾走過了從熱血青年到痛苦的犧牲論支持者到原來是個naive青年的形象變化過程。
對,他最后兩集的表現(xiàn)才真正反映了這個人物的本質(zhì)——年輕且naive。他看上去像是力挺長官的目的犧牲論,但實際上對長官這一策略的目的,也就是理想正義局面沒有信仰(對比一下長官和浩成私下對未來的言詞),這種支持最多是少量年輕中二的盲目和大量的站隊后自我正義化的組合。所以錯把方法當成目的本身,在后期一路促使長官做事做絕,卻沒有辦法接受最終結(jié)局的發(fā)生。
浩成在大結(jié)局審判時的表情時可圈可點的,作為所有被告中唯一一個潦倒錯愕的(對比萬念俱灰而平靜的長官和四大皆空而平靜的李泰俊),他可能到那時才真正開始明白這一路在干什么。
||鄭檢+ 吳冬春||
——普通正義的難以為繼
這兩個人值得一談,是因為我在看劇的早中期一直期待他們的轉(zhuǎn)折或波動。這兩個人物戲份很重,和其他主角的最大差別是沒有入局太深,所以算能一直看透局面的人。但相比起入局了卻沒有執(zhí)念的崔妍珍而言,他們的局限在于能力不足。
這種局限代表一種普通正義。他們出現(xiàn)的時候都在支持當時正義的角色(早期長官,中后期男女主角),但能做的只是跟著推動或者操作具體事項,而不能主動改變局面(這一點上文中每一位都做到了)。所以雖然是正義,但太脆弱,在自己遭遇問題的時候就無法繼續(xù),比如一直被威脅的司機妻子,反復躺槍的男主妹夫,甚至中途落跑的研究員。
所以我在看劇的時候一直覺得他們會有變動,比如鄭檢兒子/吳家媳婦的問題迫使他們停止幫助或者直接倒戈(參考下金雅中的法醫(yī)劇里那個上級壓力燒了關鍵證據(jù)的法醫(yī)),這樣劇情會更真實復雜,而不是現(xiàn)在這樣場上只有vip玩家互相攻略。
但不管是時間還是編劇hold能力的原因,這兩個角色從頭到最后都是盡職盡責的打手/靠山形象,算是遺憾。
(上文于機場巴士上寫成,可能還有下文,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