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吉亞家族第三季》是由卡莉·斯考格蘭德執(zhí)導,尼爾·喬丹,Guy Burt編劇,杰瑞米·艾恩斯,弗朗索瓦·阿諾德,荷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視劇。
Thethirdseasonofthepopularhistoricaldrama"TheBorgias"issettoreturn.ShowtimehasannouncedthattheshowhasbeenrenewedforathirdseasonandwillbeginfilminginHungarythissummer.Theshow,whichfollowstheinfamousBorgiafamilyduringtheItalianRenaissance,hasbeenpraisedforitsintricatestorytellingandstunningvisuals.Thethirdseasonisexpectedtocontinuethefamily'sstoryofpowerstruggles,loveaffairs,andcomplexrelationships.FilminginHungarywillprovidetheshowwitharichbackdropofancientarchitectureandbeautifullandscapes.Fanscanexpectanotherseasonofcaptivatingstorytellingandbreathtakingscenerywhen"TheBorgias"returnsnextyear.
《波吉亞家族第三季》于2013-04-14在天空視頻首播,制片國家/地區(qū)為美國,加拿大,單集時長50分鐘,總集數10集,語言對白英語,最新狀態(tài)全10集。該電視劇評分8.6分,評分人數5560人。
曾宇杰,關鈺喆,趙黛溪,鄒德江,鄭拓疆
《波吉亞家族第三季》是一部古裝歷史劇,以意大利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為主線,講述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波吉亞家族這個權力最高的家族的故事。該劇在2011年推出,備受贊譽。Showtime電視網宣布續(xù)訂第三季,并將在匈牙利開拍,于2013年回歸。新一季將繼續(xù)展現波吉亞家族在政治、宗教和欲望之間的斗爭,觀眾可以期待更加復雜和扣人心弦的劇情。這部劇集以其精彩的劇情和精美的制作成為觀眾們的心頭愛,相信新的一季將繼續(xù)給觀眾們帶來驚喜和震撼。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2014年2月10日二十點五十七分,我關上了《波吉亞家族》第三季第十集,也關上了屬于波吉亞的故事。歷史早在500年前就畫上了句號,而這部美劇也在2013年春季告終,可是我們對于他們的愛卻不會停止。2008年我因為熱愛歷史看到了關于Cesare和Lucrezia不倫的愛情并為之著魔和心痛,我并不知道2011年美國人將它拍成了劇集,并且這個故事不再僅僅局限于Cesare和Lucrezia的愛情,而是敘述了馬基雅維利筆下那個所有君主應該效仿的屬于波吉亞家族的輝煌時代。我追過太多太多的美劇,但無論我如何喜愛,它們大都夭折,只有《迷失》和《都鐸王朝》存活下來,還不說《迷失》爛尾得厲害,而《都鐸王朝》自從博林姐姐死后劇情一路下滑幾度令我昏厥。當然在看到《迷失》那個爛尾時,我是失望的,但亦是感動的,畢竟是一路看下來的美劇,投入了感情,自然體會不一樣。至于《都鐸王朝》,當第四季終集開場響起Henry那段自白時,我還是不禁濕了眼眶。“When we compare the present life of a man on earth with that time of which we have no knowledge, it seems to me like the swift flight of a single sparrow through a banqueting hall on a winter’s day. After a few moments of comfort, he vanishes from sight into the wintry world from which he came. Even so, man appears on earth for a little while; but of what went before this life or what will follow, we know nothing. ”即便是對于偉大如亨利八世一樣的英王,也還是抵抗不過命運那必然死亡的結局,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人生就是一個悲劇。當你見證了一個男孩怎樣成長為一個君王,又看著他死去,那么不管他曾經做過多少錯事,殺過多少人,你還是會愛他。這種感情和對于波吉亞家族的感情是一樣的,不管他們最后是不是變成了他們自己喜歡的人,也不管他們最后他們有沒有變成我們喜歡的人,我們都是愛他們的。2013年在《波吉亞家族》第三季播出一半的時候,SHOWTIME決定砍掉這部劇,說好的兩個小時電影加長版也成了泡影,有的只是S3E10那多出的四分鐘,和以往沒有什么不同,讓人難以相信它的結束。但它就是結束了,結束在了高潮,結束在了屬于中世紀最黑暗的時代,卻是屬于波吉亞家族最輝煌的時代。雖有遺憾,但免于觀之衰敗,總是好的。我在看這部電視劇之前對于波吉亞家族的了解剛好是這部劇結束以后的故事,強大的毒藥公爵把妹妹嫁給費拉拉公爵,然后沒多久他就戰(zhàn)死,享年31歲。嗯,又是一位美貌有才華卻早亡的英雄,和我愛的其他英雄一樣命運的英雄。但波吉亞家族興盛的整個過程我是不知的,所以感謝這部電視劇,讓我重拾對Cesare和Lucrezia的愛,還認識和喜愛了更多的人。雖然和《都鐸王朝》一樣,這部美劇被導演和編劇意淫得不那么符合史實了,但誰說野史就不是真的呢?誰又能說戲說就不是開卷有益呢?總之,我愛這部劇里面每一個出場的人物。越是黑暗的時代越容易涌現出偉大的人物。大仲馬說歷史不過是掛小說的釘子,可我覺得真的歷史遠比小說有趣千萬倍,因為它遠比小說更黑暗、更血腥、更華麗,也更美好。第一季里舊的教皇去世,亞歷山大六世利用自己的手段登上了教皇之位,并開啟了屬于波吉亞家族的盛世。一直到今天西班牙人都是歐洲的第三等公民,他們對于文明的貢獻不多,歷史上屬于他們的輝煌也不多,但波吉亞家族無疑給西班牙人長了臉。短短幾十年的輝煌,短暫到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存在過。但這短短幾十年的輝煌里發(fā)生的故事遠比榮耀富有了幾百年的美蒂奇家族多的多,也讓所有知道這段歷史的人深愛這個家族。高度評價Cesare的馬基雅維利把他目睹Cesare的統(tǒng)治之道和他自己心中認為正確的君主統(tǒng)治之道編纂創(chuàng)作成《君主論》,并在波吉亞家族破滅后將送它給美蒂奇家族的Lorenzo,希望美蒂奇家族可以像波吉亞家族那樣統(tǒng)一意大利實行科學強有力的君主制,可惜這個愿望美蒂奇家族沒有實現。Cesare死后意大利大亂,直到300年后 Vittorio Emanuele II才終于統(tǒng)一意大利建立了意大利王國,而Vittorio Emanuele II終于能夠跪在Cesare的墓前說一句:“我終于追隨你的腳步,完成了你想要完成的事情。”如果當年Cesare沒有戰(zhàn)死,如果老教皇沒有走得那樣匆忙,波吉亞家族會不會為意大利書寫另一個故事?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并且這個故事還會改變整個歐洲。前兩季的故事進程很慢,兄妹間的情愫鋪墊著,波吉亞家族還在到處尋找盟友同時也在樹敵,Lucrezia終于找到她的歸宿,而熊哥哥Juan終于被大哥Cesare干掉,正當我以為迎來相安無事的日子時老教皇卻被下毒。想來第三季就會很HIGH,果然不出所料。前兩季的隱忍都是為了第三季的爆發(fā),曾經表現良好的人們表現更良好了,而Lucrezia和Caterina Sforza卻讓人分外驚喜。Lucrezia的成長驚人,那個曾經天真善良的女孩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波吉亞,而Caterina Sforza竟然是那個大反派,還是一個令Cesare都敬佩的死敵。這一季因為這兩個女人的出色表現劇情變得令人血脈噴張欲罷不能。誰說女人頭發(fā)長見識短除了泄欲和生育沒有其他用處?誰說女人懦弱膽優(yōu)柔小寡斷除了哭泣成不了大事?你看這個黑暗的時代因為這兩個女人的存在綻放多大的光彩。就像英國玫瑰戰(zhàn)爭中,白皇后和紅皇后在臺前臺后出謀劃策左右君王一樣,她們是可以書寫歷史的,并且她們創(chuàng)造的歷史可能比男人還精彩。Lucrezia Borgia第二季結尾看到老教皇滿嘴鮮血堂弟休克之后我不禁為波吉亞家族擔憂,但第三季開場Lucrezia冷靜沉著地處理父親的中毒事件時我看到了這個家族的希望。而后Lucrezia保持了她一貫的善良和天真,但漸漸地這天真被世事泯滅,而她的善良也黯淡下去,取而代之成長起來的是她的妖媚和心計——她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波吉亞。前兩季時我并不覺得飾演Lucrezia的小演員有多么美麗,她很天真,但確實不美麗,至少和歷史上傳說的極致美貌不符。可是第三季,明明還是同一個人,明明才轉眼一年的功夫,女孩還是那個女孩,可是分明有哪里變得不一樣,她在這腥風血雨中體味了蒼涼,丟失了純真,終于蛻變成波吉亞家族需要的女人。她在劇中反復地詢問為什么自己就是不開心,為什么就沒有一個人真的愛她。直到最后她才明白,在這權力相爭的年代,能愛自己的只有自己。就像她對哥哥說的那樣:“It seems only a Borgia can truly love a Borgia.”,而她和哥哥的不倫之戀終于捅破了那最后一層紙。不管是從科學還是倫理來說這樣的愛戀都該是被唾棄的,可不知為何我卻覺得這是最般配的一對。其實Lucrezia說得對,這世間只有血緣才是切不斷的,因為這切不斷的血緣所以愛才是無私的,一切利益都會隨著時勢改變,但惟有家人不變。所以我忽然明白了為何政治聯(lián)姻是最好的聯(lián)盟方式,又為何封建時代的人們最喜歡將表親聯(lián)姻,血緣加上婚姻,這是再穩(wěn)定不過的聯(lián)盟。而Cesare和Lucrezia的愛情是這聯(lián)盟中最穩(wěn)固牢靠的。親兄妹又如何?愛本就該超越一切。歷史上似乎是毒藥公爵一直在控制妹妹,但劇中卻是Lucrezia主動出擊。很難想象曾經那樣纖塵不染純真惹人愛的妹妹是怎么變成一個妖孽的,原諒我用“妖孽”這個詞,實在是因為妹子那勾人的眼神令同為女人的我都為之瘋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就可以令我們偉大的當場當機,更何況我這種小女子。妹子你是找哪位大師修得如此法術的,改明應該一起學習學習。咳咳,說回正題。本來我覺得很對不起Lucrezia的小演員現在讓我大為改觀,我忽然明白一個人的美麗可能真的和容顏無關,那美麗深摯于靈魂中,令人無力反抗。而歷史上的Lucrezia的美麗或許也不是膚淺的美麗,而是更為深刻的魅力。不管父兄如何爭權奪利,對于小小的Lucrezia來說,她所向往的不過是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自己能夠嫁個溫柔的王子,生很多孩子,從此平靜過一生。可是因為她姓Borgia,因為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因為她的美貌,注定了她這一生不可能像其他女人那樣默默無聞,平凡安穩(wěn)。與其說他是父兄爭權奪利中不可缺少的籌碼,不如說是這個時代讓她做了命運的棋子,他們所有人都是棋子。年幼的Lucrezia因為父親的雄心而被推上歷史舞臺,嫁入狼窩的她開始明白自己的處境。但她還是那個天真善良的女孩,直到第二次她愛上的男孩被父親無情驅逐后她終于明白自己的處境。她是父兄寵愛的小女兒,但她更要變成能為這個家族帶來榮耀的工具,所以這一次她選擇了Alfonso d'Aragona,原因很簡單:他好馴服、忠誠、聽話、有用,且愛她,這些條件,再加上一點點的喜歡以及父兄的政治需要,這場婚姻水到渠成。她以為這樣選擇之后她就可以過上平靜的生活,可是政局變幻莫測,當波吉亞家族再也不需要Naples這個聯(lián)盟之后,他的丈夫就被哥哥殘忍殺害了。Alfonso d'Aragona瀕死之際,懇求Lucrezia給他解脫:“I know you have the means to end this agony. So if you ever loved me, you’ll do me this one last favour. ”“I cannot.”“Yes, you can! You are a Borgia.”傷心的Lucrezia拿著毒藥對哥哥說:“Is that all I am now, brother? A Borgia.”很久之后,Cesare才回答:“A professional.”在這場爭權奪利的游戲中,她遺失了曾經的自己,變成了最優(yōu)秀的角逐者。Lucrezia的蛻變既令人欣慰又令人心碎,她在懵懂無知時被推上歷史的舞臺,在無數次碰壁后明白如果自己不和他們一樣去爭奪權力就會被這個時代無情地拋棄,所以她必須變得野心勃勃。電視劇最后,她親手結束了丈夫的生命,躺在丈夫的尸體旁邊望著天花板,雙眼失去光亮,就像心里的光也已經死去了一樣。哥哥為她擦洗丈夫的血液,說她還會變回以前純潔無暇的樣子,可是他們誰都知道回不去了,早就回不去了。就像Cesare對父親說的那樣:“如果我們稍有示弱,他們就會毀滅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義無反顧向前走。”在這一時刻,波吉亞家族走到了他們家族的巔峰,美劇在這里結束是明智的,因為這是屬于波吉亞家族的故事。往后,就是Cesare和Lucrezia的故事了,而波吉亞家族也走向了衰敗,和歷史上其他輝煌過的和以后將要輝煌的家族并無區(qū)別,盛極必衰,這是歷史的規(guī)律,是任何人無法改變的宿命。我們幾乎不用太費力就可以想象得出如果這部電視劇繼續(xù)拍下去會是怎樣一番情景,波吉亞家族最大的敵人被囚禁,他們的權力堪比上帝,兄妹兩人聯(lián)手操控整個意大利。劇中前三季描述的中世紀黑暗會得到更加淋漓盡致的發(fā)展,再也沒有人能掌控他們——除了命運。看美劇的一個最大體會就是劇中沒有一個人是可恨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一個是無情的。他們對于某些人來說是大惡人,但對于某些人來說卻是再好不過的朋友、親人或愛人。因為他們身上懷有的愛和善使得每一個人都顯得可愛,大善之人并不可愛,真正可愛的是亦正亦邪,是他們集復雜多變的人性于一體,這樣的人才是可愛的。你幾乎可以說劇中沒有一個人是善良的,但是每一個人都是懂愛的,因為他們懂愛能愛并且去愛了,所以他們是可愛的。后面的故事是Lucrezia又因為父兄的需要嫁到費拉拉,成為費拉拉公爵夫人。因為之前的臭名昭著她被費拉拉一家嫌棄,但她還是用自己的美貌和善良贏得了他們的愛。距離波吉亞家族走向巔峰沒過多久老教皇就去世了,失去教皇父親庇護的兄妹的日子變得艱難起來。而Cesare也死于幾年后的戰(zhàn)場。那些曾經痛恨波吉亞家族的人紛紛崛起討伐他們,殺的殺,逃的逃,死的死,可是Lucrezia卻活了下來。她得到了費拉拉的庇護,成為了費拉拉人。我想原因很簡單,費拉拉一家當初是被迫接受她,但后來保護她卻是出于愛。而這世間唯一能夠得到愛的方式就是先去給予愛,我想歷史上的Lucrezia在這權力斗爭的腥風血雨中始終沒有泯滅掉自己的希望以及本性中的善良,這也是為什么她是波吉亞家族中活得最久的人。Caterina Sforza關于這個女人,歷史上的評價不多,或許是因為那個時代出彩的人太多,所以黯淡了她的光芒。但無疑,在SHOWTIME的這部《波吉亞家族》中,她的形象是僅次于波吉亞家族中幾個主角而熠熠生輝的。作為大反派,她的強悍令每一個站在波吉亞家族派的人都痛恨和敬佩她,這樣的女人,人類歷史上并沒有出現過幾個。就連像她一樣的男人,都不多。幾乎可以說第三季是兄妹倆和Caterina Sforza撐起的,因為距離前兩季的觀劇時間已經很久了,所以最開始我沒有想起來Caterina Sforza這號人物。但是看著她那張剛強卻又熟悉的臉時,看著她那不屈于男人的強悍時,某個畫面從我腦海中浮現——高墻上,波吉亞兄弟倆架著她的兒子威脅她投降,她很痛苦但她沒有猶豫地讓敵人殺死了自己的兒子,并且撩起衣擺對兄弟倆說他們可以殺死她的兒子,但她還活著,而她的子宮還可以生出更多的繼承人來做他們的仇人。那場對峙距今好像已經很久遠了,而最初Caterina Sforza選擇與波吉亞家族為敵的原因是她不能容忍自己的表親也就是Lucrezia的第一任丈夫Giovanni Sforza的慘死,于是她要為她的家人報仇,哪怕是犧牲掉自己的兒子。她發(fā)誓一定要干掉波吉亞家族,后來的行動告訴我們她從來沒有放棄她的承諾。四面楚歌時她想著自己和勝利無緣,可她還是沒有辦法投降,她說她是一個傳奇,而她只能死于萬箭穿心或者大火之中——除了戰(zhàn)場,無處安放她的偉大。迎接最后一場戰(zhàn)斗前她對自己的軍師Rufio說自己是不會投降的,卻希望他能為自己的未來考慮——Cesare就是他的未來。她的大氣和必敗的結局令人嘆惋,不管在這之前我多么期待她的失敗,可同時我心里卻對她無比敬佩。最終Cesare攻破她的城墻,她求他放過城里的百姓求他給自己一個萬箭穿心,她說能殺死Caterina Sforza的只有Caterina Sforza,就像曾經她對教皇說能讓Caterina Sforza下跪的只有Caterina Sforza一樣,這個驕傲的女人想用吊繩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被Cesare攔下了。他為她定制了黑金相間的華麗衣裙,還有黑金相間的馬車籠子,他挽著她穿過人群,給她圣天使堡——因為只有這些才能和她相配,她是個英雄,是英雄就該被尊敬,哪怕是作為她的敵人。他為自己征服了一個這樣的女人而感到驕傲,所以她擔得起這樣的高貴,亦或,折磨。Caterina Sforza,她身上流淌著高貴的血液。當親人被殺害她勇敢地站出來為親人報仇,當自己家破人亡時她依然不放棄聯(lián)合眾敵人,她團結了所有波吉亞家族的仇人細心地謀劃一起又一起攻擊。她不顧那些男人對她的不屑,因為她是他們的王!她不畏艱險深入虎穴,讓自大的毒藥公爵既痛恨又敬佩她的勇氣。據說后來被囚禁的日子過得并不算太艱難,她得以安享晚年。這也算是那個時代沖在歷史前線的英雄最好的結局了吧。Alexander VI波吉亞家族的輝煌源于老教皇的野心。如果這個西班牙人沒有那樣貪婪的欲望,如果他沒有成為教皇,那么歷史上就不會有波吉亞家族的一席之地,也就不會有我們的毒藥公爵Cesare。彼德拉克在《十日談》中描寫了很多中世紀宗教黑暗的故事,其中有一個就是眾多主教和修女在上帝面前行不茍之事,這些尊崇上帝的圣者的丑陋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暴露得徹底——貪婪、好色、虛偽。與其說他們信奉上帝不如說他們是借著上帝的名義滿足一己私欲,而老教皇Alexander VI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歷史上再也沒有一個教皇像他這樣將那些教皇不允許做的事情做得那樣高調——同時交往多個情人,給自己的私生子紅衣主教身份,將自己的私生女當做公主聯(lián)姻,光明正大的斂錢,設計殺人。這個老教皇的形象真是無比丑陋,轉折出現在第二季結尾的中毒事件。處在那樣的地位,又有那樣的行為,不遭人陷害是不科學的,我不知道歷史上的Alexander VI究竟遭遇過多少次中毒和刺殺,我也不知道經歷過這些事情的他是不是有所收斂,但劇中中毒醒來后的他確實意識到了什么。他從鬼門關回到人類世界,他猩紅的雙眼寫滿不安,為什么自己看到了死神卻沒有見到上帝,難道上帝真的拋棄了自己?如果說之前他還多少信奉上帝的話,從這一個結點開始他再也不相信上帝了。身體好起來的老教皇懷念起曾經鄉(xiāng)下的花園,他忽然覺得權傾一世遠不如平靜安逸的田園生活,可是野心帶他走得太遠,遠到根本沒有回頭路。他跑到沒有人的地方養(yǎng)蜂,他忽然間覺得這世界上的事情都沒有養(yǎng)蜂得蜂蜜來得讓人欣慰。還是蜜蜂好啊,不管走多遠都會采蜜回來,對于養(yǎng)蜂的投入總是能得到回報,卻不像這人,說背叛就背叛了,也不像這權力,說沒就沒了。可是已經走到這一步哪里還能回頭呢?(Micheletto走了之后我就覺得波吉亞家族的好運好像也沒了。)老頭子一直最寵愛的兒子就是Juan,我不知道是為什么,因為在我看來波吉亞家族中他是最令人不齒的一個。Cesare明明是最優(yōu)秀的一個孩子,可他就是得不到父親的愛、關注和信任。我喜歡那段父子爭吵和促膝長談。猶太人不理人老教皇和Cesare之間的矛盾,他勸道:“He is made in your image.”老教皇扶額嘆息:“Do you think we don’t know that. He is me ! All the fire, and the fury. The drive. The pitiless ambition! I look into his eyes, I see myself. Do you expect me to love that!”Cesare插話道:“Do you not love yourself, Father?”在兒子的眼中父親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在父親的眼中兒子看到了未來的自己。因為他們太像了,所以父親太明白兒子的野心,他既欣喜又驚恐。那種對兒子又愛又恨的感覺正是他對自己又愛又恨的感覺。處在權力之巔就一定幸福么?未必。權力有多么誘人,背叛就有多么輕易。不幸福,是每一個手握重權的人的普遍感覺。可是這條路已經走了這樣遠,他們必須義無反顧地繼續(xù)走下去。拋棄上帝與兒子和解的老教皇再也沒有畏懼,而得到父親信任和愛又手握兵權的Cesare將開啟屬于他自己的輝煌。但是這些,我們都看不到了。Micheletto Corella喜歡Micheletto Corella的理由很簡單,這個殺手很忠誠,這個殺手沒有感情,這個殺手卻又不太冷。我覺得導演選的演員都很成功,至于這位半路出現的殺手,誰又能想到他后來竟然是對于Cesare那樣重要的人呢?與其說他是他的殺手,是他的影子,不如說他們是朋友多一些——而歷史上,Micheletto Corella確實是Cesare的大學好友,在后來的斗爭中他用他的聰明才智一路相助,他比Juan更像是Cesare的兄弟,雖然沒有血緣,但他也是一個波吉亞人。在這里我不想說歷史上的Micheletto Corella,我只想說劇中這個被導演和編劇改編得最不符合史實的殺手Micheletto Corella。他是在某一個事件中被Cesare偶然救下的殺手,于是開始了他和他的征程。Cesare這個人有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心狠的時候比誰都狠,可是心善的時候卻又比誰都大氣,而他用人不疑,他認為Micheletto Corella是可靠的,所以Micheletto Corella回報了他的一輩子。Micheletto Corella為Cesare殺的人不計其數,他身上背負的血債早就還不清。從人道主義上來說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壞人,可是對于波吉亞家族來說,他是他們在這血緣之外最親近和值得信任的人。那個剛剛救下波吉亞妹妹和母親雙手沾滿鮮血的他抱著小Giovanni臉上沒有表情,但眼神里分明有一絲溫柔。當然這部電視劇中最值得我們談論的是Micheletto Corella與Pascal的同性戀情。雖然我真的很想吐槽導演和編劇太缺德,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和迎合大眾賺取收視率給我們可愛的Micheletto Corella意淫出這樣一段基情,嚴重歪曲歷史,某蘭很是憤怒!但某蘭不得不說,這段基情忒唯美了。他們倆是怎么搞在一起的我也不懂,一見鐘情?反正最美的兩個片段是Pascal念給Micheletto Corella的那首詩,以及Micheletto Corella殺死Pascal時他們相擁的雪白卻猩紅的身體。“Odi et amo. Quare id faciam, fortasse requiris? Nescio, sed fieri sentio et excrutior.”(拉丁原文)“I hate and I love. Why, you may ask. I don’t know. But it happens, and I burn.”(英文版)“我既恨,亦愛。你若問為何。我并不知曉。僅嘆世事使然,我心如刀絞。”(漢語翻譯)這首詩的美和切題難以用語言贅述,總之間諜愛上被窺探之人,最后被愛人殺死的故事一直是愛情故事中的經典。既愛又恨的感情相當令人沉醉,也是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Micheletto Corella對Pascal一直是不溫柔的,就像他說的那樣:“I am not gentle(溫柔,也作貴族講).”加上他的殺手身份以及對于Cesare的忠誠,他和Pascal的愛情注定是個悲劇。當Cesare下令殺掉Pascal時他沒有一絲猶豫,但他第一次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詢問他對方想要的死法,Pascal說他想死在愛人的懷里。兩具雪白赤裸的身體相擁,Micheletto Corella割斷心愛之人的動脈,看著鮮血止不住地涌出,他的淚也浮現眼眶,可他沒有落淚。他說他從來沒有殺過這樣人——這是他人生中唯一一個他不想殺的人,可是他沒有他路。Pascal將雙臂懸于Micheletto Corella頭上,他的血落到愛人的臉上,鮮血從眼瞼處流下,他說:“你看,你哭了。”我想那個時刻最痛苦的人其實是Micheletto Corella,因為不管他怎么做都要傷害他愛的人,但其實最受傷的是他自己。背負了心愛之人血債的他再也沒有辦法為Cesare殺人,他用愛人的血在他們的愛巢寫下“永別”,不見了蹤影。Cesare一路追來,看到人去樓空的景象。他喃喃道:“His only code was loyalty.”,他知道這世上再也沒有人可以取代Micheletto Corella。Cesare的最后一戰(zhàn),不放心Cesare的Micheletto Corella還是偷偷跑來為Cesare獻計,算是對自己的不告而別做個了斷。他畢竟還是放心不下Cesare,就像他那無法放下的忠誠。他曾經多次說自己是個下等人,沒讀過書,沒有道德,沒有感情。可事實上,作為一個殺手他是無情的,作為一個忠誠的屬下他又是絕對忠誠的——在大義和愛情面前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這是一個殺手能做到的忠誠的極致,亦是一個人能夠做到的極致。高尚這個詞,于他,是不愧的。Alfonso d'Aragona他大概是Lucrezia唯一一次自己選擇的丈夫。我喜歡這個男孩的原因很簡單,他善良、單純、正直,他具有的美德是那個時代最缺少的。在那個骯臟的時代,他就是一道金色的光,雖然微弱,但還是照亮了很多人——至少他曾一度照亮Lucrezia的生命。Lucrezia曾說,他是她唯一的快樂源泉。Lucrezia最愛的人自然是Cesare,可是那愛是她自由和幸福的枷鎖,唯有在和她曾經一樣純真美好的Alfonso d'Aragona身邊,她才會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可是這個男孩的純真美好連同他的生命都被波吉亞家族殺掉了,就像是他們曾經殺掉的那個純真美好的Lucrezia一樣。在這個人人都為虎作倀腥風血雨的年代里,純真和美好是加速死亡的利器,唯有心狠手辣詭計多端野心勃勃才能存活。Lucrezia在現實中明白了自己的命運,可是Alfonso d'Aragona到死都不明白,所以他死了。但是不死又能如何呢?波吉亞家族已經不再需要他,他也不可能有其他出路。Cardinal Sforza這位波吉亞家族一直信任的紅衣主教的名字我始終木有記住(他是不是根本就木有出現過名字哇!)!我覺得Sforza這支血脈的人每一個都不是一般人,雖然Lucrezia的第一任老公Giovanni Sforza慘死了,但他也是個不屈的人啊。至于他的姐姐Caterina Sforza,這個女人當然不用再多說,這根本就是個傳奇女英雄,女神一樣的人物!然后我們來說說這個連名字都沒留下的Cardinal Sforza。印象中他是老教皇掌政后背提拔重用的人,掌管的事務還很重要。印象中他有一張不怎么出奇的臉,和其他人的虎視眈眈相比,他著實是個心境相當平和的人。他為波吉亞家族的人處理過很多事情,見得光的和見不得光的,從他處理這些事情的手段來看他也不是什么善類,但他確實是個最配得上自己身份的紅衣主教——始終將上帝和教皇的利益放在首位。所以當他姐姐謀殺教皇不成時,姐姐那邊派人給他送來了隱藏匕首的十字架讓他手刃奄奄一息的老教皇并許諾他成為下一任教皇時他動搖了,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忠于自己本該忠于的。大義滅親這種事情并不是誰都做的出來的,那些我們口中宣揚的信仰和承諾在私情面前不值一提,可是這個大主教卻真的將自己獻給事業(yè)了,一如既往忠誠于波吉亞家族,不,應該說忠誠于教皇——無論那個教皇是誰。Cesare Borgia我覺得任何語言對于Cesare的評價都是一種褻瀆。歷史上的Cesare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誰也說不準,至于后人對他褒貶不一的評價聽聽便罷。但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否定的就是馬基雅維利對于他的贊揚,在馬基雅維利眼里Cesare Borgia是最完美的君主。遺憾的是他沒能在生前統(tǒng)一意大利,更遺憾的是后世再也沒有出現過另一個Cesare Borgia。我喜歡Cesare Borgia的原因很簡單,他夠聰明、夠大氣、夠善良、夠心狠手辣,他做事看似沒有標準,但卻有著嚴格的標準。他不在乎世俗的束縛,他把他的野心昭告天下,他活著的時候是人人聞風喪膽的毒藥公爵,死后是褒貶不一的梟雄,但不管是喜歡他或者討厭他的人都無法否認他的偉大。他優(yōu)雅、貌美,是千萬人眼中的美的化身。他短命,31歲就辭別離世,和其他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一樣戰(zhàn)死沙場——“年僅三十二歲的愷撒·博爾吉亞就這樣結束了輝煌、恐怖而又悲劇的一生。他手握著武器戰(zhàn)斗到了最后一刻。在他短促的一生中,他拼命緊攥權力,無論是出于野心,還是統(tǒng)一意大利的宏愿,最終權力卻又背叛了他。我無法想象,當數支長矛刺入他的脊背,當他跌落馬鞍,烏黑的長發(fā)沾滿泥土,奄奄一息之際,他在想著什么?他迷蒙的雙眼又望見了什么?是地中海畔美麗的意大利,是他的盧克雷齊婭,還是一生的戎馬倥傯,他的雄心、光榮和夢想?”——引自百度百科詞條愷撒·博爾吉亞。“死者朝天的面孔仍然是美麗的,他死了和活著一樣,從不畏懼,也從不后悔。”——引自列奧納多·達·芬奇《諸神復活》。和亞歷山大、項羽、霍去病、曹操、織田信長、拿破侖一樣,那些驍勇善戰(zhàn)卻沒有完成自己夢想而戰(zhàn)死沙場的英雄,他們的離世都是令人遺憾和驚悲的,但卻又恰到好處的美好。和美人一樣,英雄的故事如果不是停留在故事的高潮部分,那么就注定庸俗。所以我感謝命運沒有讓Cesare 統(tǒng)一意大利,而是讓他年輕時戰(zhàn)死沙場。所以比起最終勝利者劉邦而言,失敗的項羽是更偉大的;比起最終勝利者德川家康而言,被殺的織田信長是更偉大的。有些故事不需要有最后的結局,因為看到高潮的我們就能預感出后續(xù)的劇集,而其他人和我們心中的英雄相比不過是配角,哪怕他們最后成為了歷史的勝利者。最后獻上羅馬皇帝尤里安的臨終遺言作為結尾:“如果說我沒能實現我想做的一切,那么,請人們不要忘記,人世間的事情是由命運的力量掌管的。現在,我在感謝永恒之神,因為他沒有讓我死于長期患病,沒有讓我死在劊子手或惡人歹徒的屠刀下,而是死在戰(zhàn)場上,死于風華正茂的年華,死在許多功勛尚沒有建立之時……”“Aut Cesare! Aut Nihil!”“不為凱撒,寧為虛無!”2014年1月11日13:09
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