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戰(zhàn)警》是一部集劇情、動作、科幻、驚悚和犯罪元素于一身的電影。故事發(fā)生在世界著名的汽車城底特律,這里的機械工業(yè)達到了令人驚嘆的水平。主人公墨菲(彼得·威勒飾)是一名普通的底特律警察,沒有特別出眾的身手和高超的技術。然而,一次執(zhí)行任務時,他遭到了一伙暴徒的殘暴襲擊,命喪黃泉。從此,他的人生軌跡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底特律的科學家們沒有能夠拯救他的身體,但卻成功將他的頭腦與機械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墨菲成為了一名擁有人類頭腦和機械身體的機械警察!他身上配備了各種武器,能夠應付各種暴力活動,成為了底特律警察隊伍中的王牌。然而,在墨菲發(fā)生意外后,他的家人卻神秘失蹤了。墨菲除了打擊罪惡,還一直在竭力尋找失散的家人。令人意外的是,墨菲的機械身體竟然被一伙利益集團所操控。他們一直在利用墨菲進行各種罪惡勾當……這部電影通過展現未來科技與犯罪之間的沖突,以及主人公墨菲在機械化身體中尋找家人的故事,引發(fā)觀眾對于科技與人性之間的思考。影片的劇情扣人心弦,動作場面刺激,科幻元素炫目,驚悚氛圍令人緊張不已,犯罪情節(jié)令人揪心。《機器戰(zhàn)警》無疑是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之作。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近來好萊塢的大佬們紛紛開籠,什么蜘蛛人、X戰(zhàn)警、夜魔俠、蝙蝠俠、神奇四俠一齊涌出,尤如賽狗場開閘放狗一樣,場上眾狗沸騰,場下群情雞糞,一時老板們的腰包又增肥不少,就連已經病死的超人也要返老還童再戰(zhàn)江湖。可是,在這眾多的摟錢筢子,啊不——是,是超級英雄中,好萊塢的老板們唯獨遺忘了這樣一個孤單的老男人:為了正義,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為了工作,他廢寢忘食不眠不休;他從不摸魚偷賴,從不耍詐說謊,從不欺軟怕硬,從不調戲婦女,從不因私廢公,甚至連他自己也成為公物的一部分,他是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他就是那個永遠奮戰(zhàn)在這個煉獄世界里打擊犯罪的————RoboCop!
一、資料篇
1987年,那是一個春天,啊呸,條件反射不好意思,話說1987年7月,初入好萊塢的保羅·范霍文(Paul Verhoeven)的第一部影片就一炮打響,連續(xù)占據了兩周票房冠軍,從此,一個嶄新的好萊塢英雄誕生了,他就是RoboCop——機械戰(zhàn)警!相比另一個譯名鐵甲威龍而言,俺更喜歡機械戰(zhàn)警這個譯法,香港人沒事就譯個威龍威豹的,像香港腳一樣實在太不堪入目了。當俺還是個小P孩的時候,大陸曾經公映過這部電影,可惜具體譯名早已忘記了,只記得當時上小學的我看得目瞪口呆直流口水,借用廁所尿遁大法,在電影院足足蹲了一個下午。在這里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機械戰(zhàn)警的來歷:底特律的墨菲是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更一名盡忠職守的警察,在一次追捕犯人中被匪首殺害,經過科學精密的改裝后,利用他的大腦,結合了鋼鐵身軀,他成了無堅不摧的機器戰(zhàn)警。《RoboCop》是這個系列的創(chuàng)始之作,也是最成功的一作,導演保羅·范霍文在場景、節(jié)奏、特技的掌控上均有出色表現,影片融合了犯罪、科幻、動作乃至喜劇等多種類型電影的成份,動作場面暴力震撼,十分吸引觀眾。愛德華·諾麥爾(Edward Neumeier)和邁克爾·邁納(Michael Miner)的編劇也十分到位,這一系列的主題諸如:未來科技高度發(fā)展后的末世景象、反政府、反跨國企業(yè)等均鋪設得豐滿充分,奠定了整個系列的基調和框架。此后整個系列3部電影均由愛德華·諾麥爾操刀,他后來與保羅·范霍文還合作過《Starship Troopers》(《星河戰(zhàn)隊》)(1997),而邁克爾·邁納除了機械戰(zhàn)警1、2的編劇外,還擔任了最后一部關于機械戰(zhàn)警的由加拿大拍攝的電視劇集《Robocop: Prime Directives》(一譯:機械戰(zhàn)警:終極毀滅)的編劇。系列電影中的警察拍檔,也即兩位男女主演,分別是彼得·威勒(Peter Weller)和南希·艾倫(Nancy Allen)。彼得·威勒據說是由于導演保羅·范霍文看中了他那張有著富有表情的嘴唇才得以入選,影片推出后他的名氣也水漲船高,其后還出演過《Robocop2》、《Road to Ruin》(《毀滅之路》)(1991)和《Beyond the Clouds》(《云上的日子》)(1995),而女主角南希·艾倫除了RoboCop系列的三部電影,其它的作品都沒有什么大名氣。
故事梗概(本來不想加故事梗概了,但寫完全文后覺得仍有必要,實在懶得自己寫了,就從網上抄了……):墨菲在一次追捕犯人的任務中慘遭殺害,經過科學精密的改裝后,他成了無堅不摧的機器戰(zhàn)警,警方以他來打擊地方上的罪惡無往不利,卻沒想到竟操縱在利益團體手中,而因為他仍存有以前的記憶,為了復仇,為了鏟奸除惡,決定大干一場。
《RoboCop》在八十年代憑借著130萬的制作成本,首映就取得了800多萬的票房,電影公司當然不會放過這棵搖錢樹。3 年后的1990年,由伊文·克什納(Irvin Kershner)導演的《Robocop2》再度出爐,這位導演此前還曾執(zhí)導過《星球大戰(zhàn):帝國反擊戰(zhàn)》和《007:巡弋飛彈》。編劇除了愛德華·諾麥爾和邁克爾·邁納以外還加入了2005年曾經編導《Sin City》(《罪惡之城》)的Frank Miller。《Robocop2》的首映票房達到了1400萬,可惜在IMDB上的評分卻較前作差了2.5分之多。其實《Robocop2》雖然在各方面沿襲了前作的套路,但是在主題上仍然有自己的新意(這個后面我將說到),可以說是有繼承有發(fā)展,不辱機械戰(zhàn)警的威名。
故事梗概:底特律因積欠OCP公司巨大債務,迫使底特律城不得不成為OCP公司中的一環(huán)。然而市警局在發(fā)展機器戰(zhàn)警第二代時,為了尋找取代機器戰(zhàn)警墨菲的人,竟然用上了毒販的大腦!當第二代機器戰(zhàn)警完成后,竟成為底特律的夢魘,墨菲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仍是三年之后,《RoboCop 3》如期在1993年登場,導演換成了弗雷德·德克爾Fred Dekker,編劇仍然是愛德華·諾麥爾和Frank Miller,機械戰(zhàn)警改由沒啥名氣的羅伯特·約翰·伯克(Robert John Burke)擔綱。題外話:雖說都是面具下的男人,可是人家蝙蝠俠面具下那張臉就備受觀眾矚目,而我們這個鐵疙瘩則無人關心,究其原因,該不會是因為人家蝙蝠俠有錢,所以是公眾人物總能上小報隨狗仔,而機械戰(zhàn)警則是平頭百姓囊中空空吧?現在好萊塢總愛講什么平民英雄,其實我們這位機械戰(zhàn)警才是真正的“貧” 民英雄呢,連身體都是借用公家的,你說貧不貧?呵呵。《RoboCop 3》的表現只能說是不過不失,雖然機械戰(zhàn)警在這一部里能夠像超人一樣飛龍在天了,遺憾的是在動作場面和特技上都較前兩作稍有遜色。
故事梗概:在日本大財團的控制下,一支“逼遷特種部隊"利用暴力手法,將底特律貧民居民趕離原居地,企圖進行發(fā)展,鐵甲威龍梅菲憑腦細胞的一點良知,決定倒過來協助地下游擊隊反抗強暴。(本文作者畫外音:看來哪國拆遷都一個德性啊……)
除了三部電影之外,《RoboCop》還有同名漫畫、動畫和電視連續(xù)劇,甚至是幾乎全平臺的電子游戲。從時間上說,應該是先有第一部電影之后,才有了漫畫和動畫,漫畫是由Marvel在電影推出之后買斷的版權。1994年美國有一季的機械戰(zhàn)警,共23集,詳細名稱和首播時間如下:
Season 1# Episode Air Date / Prod #
1: The Future of Law Enforcement (1) 3/18/1994
2: The Future of Law Enforcement (2) 3/18/1994
3: Prime Suspect 3/25/1994
4: Trouble in Delta City 4/1/19945: Officer Missing 3/8/1994
6: What Money Can't Buy 4/15/1994
7: Ghosts of War 4/22/1994
8: Zone Five 4/22/1994
9: Provision 22 5/6/1994
10: Faces of Eve 5/13/1994
11: When Justice Fails 5/20/1994
12: The Human Factor 5/27/1994
13: Inside Crime 7/1/1994
14: RoboCop vs. Commander Cash 7/8/1994
15: Illusions 7/15/1994
16: The Tin Man 7/22/1994
17: Sisters in Crime 7/29/1994
18: Heartbreakers 9/9/1994
19: Mother's Day 9/16/1994
20: Nanno 9/23/1994
21: Corporate Raiders 11/12/1994
22: Midnight Minus One 11/19/1994
23: Public Enemies 11/26/1994
2000 年,加拿大拍攝了一部《Robocop: Prime Directives》,由于資料不全,不敢肯定這個是電影還是電視電影或者電視劇集或者是專為DVD拍攝的電影,從我看到的兩集來看,應該是電視劇集或者是DVD電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現在P2P里的那些什么鐵甲威龍4、鐵甲威龍5之類的就是出自這部劇集。
以上就是俺所能搜集到的全部資料了,不過憑著俺的爛英文,以上的資料還要請同好們多多檢查指正了。
二、解析篇
不要以為只有駭客才是娛樂和思想結合,其實鐵漢也有柔情,只是奈何人不知呀……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機械戰(zhàn)警這副鐵軀殼之下的隱藏著的潛臺詞和個中深意:
1、 系列母題:人與機械
利用人的大腦和智能,結合科技和鋼鐵,進而發(fā)展出全新的機械人。這種科幻情節(jié),《RoboCop》算不上首創(chuàng),但在電影領域中,也算是較早和較有影響力的一部。其實什么是人類呢?馬克思理論定義人與動物的區(qū)別是:人會使用工具。正因為使用工具,人類才得以成為地球的主宰。工具是人類肢體的沿伸,論跑我們不及獵豹、論跳我們不及羚羊,論攀援不及猿猴,論游泳不及海海豚,論力氣不及大象,論嘴尖牙利我們不及狼蟲虎豹,但是,我們以輪為足,以鐵為臂,以鋼筋水泥為軀干,所以戰(zhàn)勝了它們,那么仔細想想,機械戰(zhàn)警與人有多大區(qū)別呢?人與機械的關系有多緊密呢?沒有機械,我們還何以為人?人類幾乎就是與機械相輔相生的東西,不必說各類工具了,我們甚至可以具象到鋼鐵骨骼、人造血漿、人造器官……我們,就是與機械一體的動物。正像駭客所表達的主題:人與機械是共存共亡的,人類的未來,注定是與機械結合的未來。從這一角度來看,《RoboCop》帶給人們的,可不只娛樂這么簡單。它更像是一則我們人類反觀自照的寓言。
2、 系列主題:人性本惡
其實人性本惡也是個多少年說濫了的話題,但在《RoboCop》中,它自有另一種表現方式。首先,警察是正義的象征,是維護正義的具體操作者,機械的警察,其實就象征由非人類的方式裁決、執(zhí)行正義。反觀系列影片中有血有肉的人們都那么麻木不仁是非不分,而機械戰(zhàn)警卻大公無私嚴守信條,是不是很諷刺呢?駭客中的密探們輕蔑地說:Only a human。歸根結底,人類只不過是一種動物,那么,動物有權并且有能力代表神去維護正義和公理這種抽象的信條嗎?這實在是個很有趣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其次,影片處處都表現出人性本惡的悲觀世界觀,最典型的,就是我剛才說的頗有創(chuàng)意的第二部,第二部里出現了一個極為少見的少年匪首的角色,這個男孩年齡不大,但卻殘忍狡詐、怙惡不悛,不但眾匪聽命于他,連老匪首也自嘆不如。縱觀各類藝術歷史,一個象征著惡的幼年人類形象可謂少之又少,這真可以說是人性 “本”惡的最佳象征了,這一點,《RoboCop2》足以因此名留史冊。其實每次看見小說電影里弄些孩子是未來的希望,或者由惡心人之始祖央視開始濫觴的童聲演唱,都讓我覺得好笑之至,真懷疑那些編導,沒生養(yǎng)過孩子也見人生養(yǎng)過,孩子就純真善良嗎?用柏楊的話講,小孩子生來就自私,看到母親吃東西就奪過來吃,看到有人碰母親的乳房就哭。如果人們全都秉持著不善不惡的生理現象來看待這一切,那么也沒什么好笑,可偏偏有人要拿它賦予自己強加的理念,那么,矛盾自然出現,可笑之處也就產生了。回到《RoboCop》中來,在影片的世界里,充滿了無恥的欺騙、見利忘義的背叛和強權的張狂與蠻橫,公道和正義最終卻只能由一個機械人來主持,再聯想到駭客里先知其實是機器世界里的一條程序,而最終兩個世界的平衡和共存卻是由這條非人類的程序來達成的,想一想這是不是對人性本善的最大諷刺和反擊呢?
3、 系列主題:反政府、反大集團、反精英和末世情結
《RoboCop》系列另一個鮮明的特色就是對政府的極端失望和對大集團的強烈反感(尤其是跨國集團,不知道是不是當年日本經濟發(fā)展太猛嚇壞美國人了,呵呵)。在影片中,政府官員都是些自私自利、貪生怕死,警察形象雖然要好一點,但也是軟弱無力等同于無(再說了,有個爛政府還能指望出現什么好警察?),而大集團、大企業(yè)中勾心斗角爭權奪利的冷酷殘忍和反人道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勾結起來出賣人民利益,完全不顧底層人民的死活,讓世界陷入一片混亂,宛如末日來臨。影片在這種情節(jié)設置的背后,其實是從市民階層角度表達了對精英主義的恐懼和憎惡,認為正是由這些精英所組成的利益集團擾亂了社會秩序,制造了動亂與災難。愛因斯坦曾經有個留給千年后子孫的書簡,里面有一句的大意是說社會科技如此進步,財富如此豐富,可還是有人挨餓受凍,這是因為一部分的人才能和智慧遠遠高于另一部分人。我一直覺得這句話翻譯得不通,現在想來,恐怕不幸的正是它翻譯得很通順……因為人類自私自利的本性,一部分精英肯定會利用他們的能力來使另一部分人受控于自己,滿足自己無止境的欲望,而不是什么共同富裕或者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所以說,影片的反政府、反大集團、反精英其實是結合在一起的,而末世情結也正因無力改變這一切而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政府將警察托管給大公司,將公共服務商業(yè)化而帶來的惡果,在今天全球行政改革的背景下,實在有種令人難以言說的效果。
最后,要說明一下,《RoboCop》當然也有很多偏頗的理念和自相矛盾之處,比如一方面是對大集團的反感,另一方面又表現出對大工業(yè)時代的留戀,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影片中只要離開城市就不安全,郊外就象是匪徒的領地等等(又想起了暴力13區(qū),不謀而合,呵呵,人類太迷戀城市生活了,完全忘記了自身從何處來,那么,我們還能不能找到向何處去呢?)。
最后的最后,有消息說保羅·范霍文和主演彼得·威勒都有意再接拍新的《RoboCop》,范導甚至還建議出了新的劇本大綱,在眾多超級英雄復活的今天,希望我們的平民英雄、鐵漢子機械戰(zhàn)警也能夠再振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