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長眠》是一部傳記電影,講述了主人公雷蒙在一次跳海運動中發(fā)生意外導(dǎo)致全身癱瘓后的生活。雷蒙曾經(jīng)是一個英俊壯健的人,但現(xiàn)在卻只能忍受著無法被常人理解的痛苦,并逐漸失去對生活的意義。他多次申請安樂死,但都未能得到批準(zhǔn)。為了尋求幫助,雷蒙請來了律師朱莉婭。在與雷蒙相處的過程中,朱莉婭逐漸認(rèn)同了他的觀點,并對他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同情。不幸的是,朱莉婭自己也身患絕癥,這使得她更加能夠理解和支持雷蒙。朱莉婭答應(yīng)在幫助雷蒙出版詩集后,與他一同赴死。然而,一個少婦得知了雷蒙的經(jīng)歷,并努力勸說他不要放棄生命。她深深地愛上了這個不幸的人,但盡管她的努力,雷蒙仍無法從癱瘓的痛苦中重獲新生。他仍在等待著朱莉婭,希望能與她一同告別這個世界。
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很不愛思考嚴(yán)肅的問題,和許多對凝重的東西有著天生狂熱的人不一樣,對于人生的各種認(rèn)真不茍的態(tài)度,總是會壓得我透不過氣來,所以我向往著過上一種無憂無慮的,輕飄飄的生活,天天不思進(jìn)去,閑逛逛,談?wù)剳賽凼裁吹模?dāng)然,不用結(jié)婚的那種。直到后來開始寫東西,才漸漸的開始學(xué)會了面對一些東西,學(xué)會了點舉重若輕的方式。
我并非就是要當(dāng)米蘭昆德拉,把輕啊重的問題再重新說一遍,而是想說明,我為什么在開始的時候會不喜歡《深海長眠》這樣的一部電影,因為雖然我已經(jīng)能夠認(rèn)真的去思考了,但死卻依然是平時少想到的一個問題,逃避也罷,厭惡也好,總之是關(guān)于生和死的關(guān)系,在我這里亦然是沉重的。但是既然選擇了看這部電影,就無可逃避這個問題。
這部片子比想象中要悶很多,因為總有一個人在那里很努力的尋死,所以無論雷蒙的笑容再怎樣謙和,風(fēng)再怎么溫柔,海再怎么藍(lán),觀眾也不可能看得太輕松。在此之前,我看到過一篇影評,說到雷蒙最后選擇了安樂死,卻一直努力鼓勵身邊的人樂觀的活下去,始終面帶微笑。文章雖然不長,但通篇下來,卻是寥寥幾筆的把主人公刻畫成了一個身殘志堅的英雄,很像我們小時候看到常宣傳的那一種,后來我就想,幸虧我看了這個電影,否則的話,我就會永遠(yuǎn)被這么扯淡的一篇文章給蒙蔽下去,許是寫文章的人不知道一個一心向死的人為什么比那些死皮賴臉的想活下去的人還要微笑吧,于是就這樣硬塞了個理由了事。要么就是說雷蒙是個失去了生活的勇氣的人,人們想到了一種方法來幫助這些痛苦的人脫離苦海云云,這些文章雖然也不至于多么難看,但終究讓我想起那句他人既地獄的話來。
他堅持要死堅持了三十年,這份執(zhí)著足以折磨得他身邊的人真的把他給弄死了。整個的過程都不被大多數(shù)人所理解,因此他越想死,就越死不了,他的死成了社會問題,人們千方百計的讓他活下去,很多人認(rèn)為自己有責(zé)任有能力來幫助他,于是跑來和他談活的意義,活的勇氣以及活的責(zé)任,他總是靜靜的聽著,然后微笑著說,請讓我死。有時候他也會發(fā)脾氣,但他拒絕他人對他的評價的抗議無濟于事。于是所有人在一瞬間都成了哲學(xué)家,而雷蒙的存在的最大的意義,也變成了一個哲學(xué)的問題,至于他干嘛非死不可,好像反倒是不重要了。
其實他并不是不知道生命的美麗和珍貴的。不然他的眼中就不會再有那么美的陽光,風(fēng)姿綽約的女人,他的筆下也不可能再有那么美的詩句了。事實正好相反,只有被疾病折磨的人,才更明白健康的生命的價值。也許正因為他比所有的人更明白這些,他才會毅然決然的渴望著死神的擁抱吧。
自殺的念頭并不是個少見的事物,必須坦率承認(rèn)的是,它或多或少的曾經(jīng)劃過我們生命的天空,只是最后將之付諸實現(xiàn)的人,要少得多而已。當(dāng)我們遇到一些事情無法解決,或者我們只是單純的厭倦了生活,或者是現(xiàn)實的桎梏讓你感到難以呼吸的時候。人有時候是會想到不顧一切的去沖破這層層的束縛,去尋找一種解脫的。而這種解脫,是一種終極的自由,超越一切之上,且它的決定權(quán)一直屬于我們,是誰都奪不走的屬于你自己的權(quán)利,有了這種自由,你才會覺得無論怎樣,你都至少有一種方式逃離,那么,現(xiàn)世的苦難與窒息,也才顯得不是那么難以忍受。
“沒什么了不起的,頂多就是一死”遇到絕境的人這樣對自己說著,會開始努力再作為生而掙扎,因為他看到了這結(jié)局,但是雷蒙卻不能這樣對自己說,他的絕境無休無止,他不得不保持著謙卑的微笑活下去。
加繆說,真正嚴(yán)峻的哲學(xué)問題只有一個,這就是可否自殺。而實際上對于生者來說,你最后有沒有去自殺,那是一個結(jié)果,它一旦實施,就已經(jīng)不再重要,而重要的是,你知道你隨時可以自殺,無論怎樣,你知道你還有一個最后的選擇在那里,人大不了是一死的,也正因了這個結(jié)果,像我這樣的任性的人,才有可能在這個世界上勇敢的活下去,才有可能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人。對于這個世界上的一些人來說,給了他們活的勇氣和活的興趣的人,不是生命本身,而恰恰是死亡。
而雷蒙卻是沒有這樣的選擇的可能的,我一直在想,如果他的身體但凡還有一線希望能讓他自由的選擇生死,而不是依賴于別人,如果他知道他可以隨時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那么他都有可能會選擇生,而不是死。他微笑的時候,都是他堅定的認(rèn)為自己可以最終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的時候,而當(dāng)夜幕來臨,他感到自己被迫的這樣無休止的等待下去的時候,才是他歇斯底里的時候。這樣的人,如果你給他一次死的機會,他是一定會去死的,因為他知道,這樣的機會,不會再來。他和那些隨時可以選擇生死的人不同。
向死而生的人,有時候身上總帶著異常美麗的光芒,就好像雷蒙,我看著他的微笑,會想起三毛,三毛的一生都是博愛的,熱情洋溢的,她給朋友寫信,從來都不怕用上最熱烈的詞語,現(xiàn)在想來,許是因為在她的心中,早已經(jīng)不在乎了世人的猜疑。因為她心里明白,她可以選擇。很多年前,我曾經(jīng)為她的離去而百思不解,除了傷心以外,甚至感覺自己是受了欺騙,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對于有些人來說,正因為有了死亡,生,才可以如此盡情的燦爛。所以,每當(dāng)我聽到有人對雷蒙這樣的人報以“有勇氣死,就該有勇氣活”之類的種種評價的時候,都只是心中淡淡,你以為你還有資格評價他憐憫他,但請記住,他做出的選擇,是對你最大的藐視。
他站起身來,緩緩的走到走廊,然后開始跑向灑滿陽光的窗,一躍而出,開始飛翔。天空很藍(lán),他飛過花園,飛過麥田,飛過小路,也飛過丘陵,丘陵的后面,是一片深深的海。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