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是由賈法·帕納西執(zhí)導,賈法·帕納西編劇,賈法·帕納西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一輛黃色出租車行駛在德黑蘭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種各樣的乘客坐上車,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機的各種問題。而這個司機不是別人就是導演賈法?帕納西本人。在這個移動攝影棚中,導演將攝像機放在儀表板上,通過這次有趣而戲劇的旅程,記錄了伊朗社會的精神風貌。 導演說:“我是一名電影工作者,我什么都不做,只拍電影。電影是我的語言和生命的意義。沒有什么能阻擋我拍電影。因為當我被推入最深的角落時,我與自我相連。在如此私密之處,盡管限制諸多,創(chuàng)作的需求已超越了欲望。我心系電影藝術。這就是為什么無論如何,我都要繼續(xù)拍電影。只有這樣,我才能尊重自己,感受到我還活著。”
《出租車》別名:伊朗的士笑看人生(港),的士司機巴納希(港),計程人生(臺),Jafar Panahi's Taxi,Taxi Teheran,Taxi,于2015-02-06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伊朗。時長共82分鐘,總集數(shù)1集,語言對白波斯語,最新狀態(tài)HD。該電影評分8.1分,評分人數(shù)18494人。
山新,劉明月,朱婧,欒立勝,傅晨陽,言靈,陳啟剛,皇貞季,李璐,陳思宇,任景行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這部《出租車》(港譯《伊朗的士笑看人生》)曾在三月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有過展映,因為英語水平有限,那期我放棄了。意想不到五月底引進了翻譯版,所以我毫不猶豫地把它納入到觀影片單中。 這部電影雖然評價較高(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但它仍然屬于小眾類別,像是一部實驗電影,畫面有大量街景和路人寫實出鏡,配搭演員在固定攝像頭下一氣呵成的嘮叨,整體是不加雕琢的粗糙影像,通俗一點說這就叫“現(xiàn)實主義”作品。 影片大約只有80分鐘長度,說是“喜劇”的話有點看扁了它,可又很難用“詼諧”或者“黑色幽默”界定,它甚至帶有自嘲。看完電影后靜靜思索,還真有不少值得探討的方面,礙于我對伊朗文化認識不深因此無法細說,但仍可認定這部電影十分有趣。 全片僅有兩個攝像視點:車頭行車記錄儀、手持佳能相機;還有屈指可數(shù)的拍攝角度:車輛正前方、車內(nèi)駕駛位、副駕駛位、可調(diào)遠近焦的車窗追尾。所有鏡頭都定位在出租車由內(nèi)而外拍攝,直到結(jié)尾攝像頭被流氓拆毀,畫面漆黑一片地遺憾落幕。 影片雖然說的是開出租車路上遇見的那些事兒,情節(jié)性并不強,然而喋喋不休通篇話嘮幾乎就記錄了伊朗的社會風貌以及諷刺著奇葩的電影審查制度。 作為一個直率坦白老好人性格的司機,乘坐他的車的乘客都喜歡跟他熱切交流。影片一開始就接上了幾個拼車的客人,又以其中一位女教師與一名自由工作者(劫匪)格格不入的談話開篇;然后是一名伊朗婦女送重傷丈夫進院這段非常搞笑,它反映出伊朗婦女的權益根本難以得到尊重和保障。又因為歐美電影幾乎不可能在伊朗上映,所以伊朗人民要開展“文娛活動”看好萊塢大片,都得益于盜版商販的功勞。伊朗學生創(chuàng)作電影苦悶題材無法自由挑選;兩個老婦人信奉著奇怪的宗教咒語;鬼馬蘿莉侄女幾乎把伊朗電影審查制度吐槽得體無完膚;還有無奈的拾荒少年再窮也會敬畏信仰、遭遇不公也不敢告發(fā)的老鄰居、被男權勢力打壓的婦女律師等等。說不上能把伊朗民間疾苦從鏡頭中釋放,但至少透過這部電影讓我見識到伊朗街道乃至風貌的真實一面。 優(yōu)秀的伊朗電影大部分在本土遭禁,這部顯然也因題材“過界”。翻閱資料了解,伊朗的電影審查制度之嚴苛聞名于世,例如:導演必須在拍攝過程中不斷將劇本、演員樣片等呈交文化部伊斯蘭宗教審查委員會接受審查。還有一串難以想象的禁條,例如:禁止男女之間身體接觸、語言曖昧等等…… 片尾字幕也證實了,這部伊朗電影無法在伊朗發(fā)行。身處伊朗拍電影,還不如開個出租車省心,但伊朗還是有一批真正熱愛、敢于挑戰(zhàn)的電影工作者在默默為伊朗電影刷名片。如果你是電影人或者與電影創(chuàng)作相關的,就非常值得推薦,看里面的導演精神。 (2015.06.04 HK 百老匯-油麻地)
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