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雖然對于韓版的老男孩早有耳聞, 但可能是出于對韓國電視劇那股子矯情印象的排斥, 所以一直沒看。 聽說翻拍了美國版, 昨天剛去影院看了。得出了比較直觀的感覺是還不錯。
既然是翻拍, 導演既要延續(xù)原版在劇情上緊張的氛圍,和人物刻畫上的張力;還需要結合本土文化, 能讓本地觀眾理解影片意義。晚上回家又把原版也看了, 覺得這兩本片雖然說從劇情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但實則沒有可比性。原版的老男孩所關注的更多是關于人性與愛的探討, 而美版的則側重于以復仇為軸心的劇情。
首先, 在對于人物情緒的表達上和原版十分不同。從很多日韓的電影作品中不難看出亞洲人是非常sentimental的, 在情緒和情感的表達與釋放上也是相當極致:極度壓抑或者極度放縱---我不確定導演是否真的能理解原版影片中亞洲人對待感情的飛蛾撲火, 但是, 不同于原版中男主的獨白與在被囚禁是產生的錯覺, 美版中更多通過行為與外物來表現(xiàn)角色的心理活動。
比方說在原版中,當吳大秀看到關于自己妻子慘死的新聞時,導演用千萬螞蟻啃咬大秀全身來表達角色那種蝕骨的悲痛, 絕望及生不如死的感受;而在美版中,孤獨的Joe與鼠作伴, 抱著用血畫著人臉的枕頭入眠,更加表達了在復仇成為男主活下去動力之前, 他的精神是被孤獨擊垮的。。。由此也不難看出在文化上, 西方人雖然崇尚個人主義, 但實則他們又十分在乎團隊合作,并且其內心最害怕的就是被孤立, 被遺棄。。從類似魯濱遜漂流記的電影就可看出, 脫離集體與文明在西方人眼里是非常痛苦極其恐懼的事。
其次,可能是因為上訴原因注定這是兩版風格完全不同的電影, 美版的角色安排和劇情發(fā)展更為清晰和簡潔, 幾乎把每一個出現(xiàn)過的角色都做到物盡其用, 這很符合西方人簡單直觀的直線邏輯,目的也很明確:我就是要闡述一個故事!電影中有一個細節(jié)是:撐著黃傘的亞洲女人, 她的角色功能很明確:boss的助手和性伴侶:她參與最初綁架Joe, 放他出來, 以及時刻伴隨老板左右。然而韓版的電影中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放置了不同的人物, 有催眠師, 打手 還有一個想自殺的人, 當然催眠師這個角色在劇情上就已經把兩劇區(qū)分開來了。
很多人批評說美版的oldboy 沒有韓版的深刻, 具有啟發(fā)性---可能吧。但是從故事上來說,美版的更加合情合理一些, 男主由于年少的時候目睹了女生亂倫事件并宣揚了出去,使得該女生一家搬離,但由于該父對其子女變態(tài)的愛使得一家人幾乎被滅門, 唯一幸存的哥哥把這一切歸罪于男主, 不僅因為他的長舌, 更是因為他目睹了那不堪的一幕使得一個原本被粉飾成健康幸福的家庭的丑惡變態(tài)被暴露在陽光下外出遁形。因此囚禁男主, 殺他妻子, 培養(yǎng)并利用他的仇恨,來報復他, 讓他也嘗盡家破人亡,骨肉分離, 甚至設計他與自己女兒發(fā)生關系,用男主最不齒,也是害了他全家的亂倫來報復男主。 老實說我不覺得這一家人覺得亂倫是罪, 只是當原本的生活被打破而使得的家破人亡時, 哥哥只能怪罪于那個道出他家秘密的人。
而原版的劇情則更加復雜,其中不僅男主與他女兒的偶遇是安排的, 甚至于兩人的的感情與后來發(fā)生關系都是在催眠的情況下產生的, 這我倒反而不解了, 既然是催眠, 我覺得主角在知道真相之后的反應,應該憤怒大過于自責與羞恥,畢竟催眠是人為的, 遠遠不及與他認為的親屬之間產生愛是不堪、可恥的件事所構成的沖擊力。雖然劇中有提到用催眠是兩人產生愛情很難, 暗示性愛行為是自發(fā)的, 但總有一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在這一點上, 美版就做的不錯, 把催眠這段刪了,從當哥哥看到男主與女兒發(fā)生關系時的表情可看出,這件事超過了他的預期。由此, 后面男主在真相大白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痛苦不堪羞恥和自責就比較連貫了, 局中局的感覺更強烈!
最后總結, 美版的翻拍在角色處理上沒有原版的細致,也沒有照抄原著傳達的精神:原版中深刻的描述了姐弟亂倫的情節(jié),側重于禁忌的,不勇敢的愛; 而翻拍的版本中關于父親對子女的亂倫真是描述性帶過, 側重于情欲, 由此電影本身對于“愛的啟發(fā)”的精神傳達就少了, 相信這也是很多原著黨覺得翻拍版本遠不及原版的原因之一。但是正如題所述, 拋開原版電影的包袱, 美版的Old Boy 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