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不讓步》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講述了喬西在明尼蘇達礦業(yè)公司工作時遭受性騷擾和侮辱的故事。她決定站出來將公司告上法庭,但這個決定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她不僅在公司里遭受更多的羞辱,還導致其他女員工與她產生矛盾。回到家里,她的孩子們也開始懷疑她的清白。盡管如此,喬西堅持下去,只為了讓那些不尊重女性的人受到應有的懲罰。這部電影揭示了性別歧視和性騷擾在職場中的存在,并展現了一個勇敢女性為了正義而奮斗的故事。
“你問該做什么,在別人以強欺弱的時候嗎?
首先,你要挺身而出,
你要挺身而出,來說明真相,
你挺身而出,為了你的朋友,
你挺身而出,就算你孤零零一人。
你要挺身而出....”
------------《North Country 》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另外幾個女人,第一個是在柴靜博客上看到的:
帕克斯是美國的一個黑人女裁縫,1955年12月1日,在蒙哥馬利市,42歲的她在一輛公共汽車上就座。按照當時的慣例,美國南部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座位分為前后兩部分,白人坐前排,黑人坐后排。
那天晚上人很擠,白人座位已占滿,有白人男子要求坐在黑人部分最前排的她讓座,遭到了拒絕。
當司機要求乃至以叫警察恐嚇黑人讓座時,坐在前排的其它三個黑人站了起來,唯獨帕克斯倔強地牢坐不起。
如果是一個孩子或是老人,也許她會站起來,但這次,她厭煩了她和其它美國黑人每天在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對待,
她說:“我只是討厭屈服”。
她成了50年代美國第一個拒絕給白人讓座的黑人。然后她因公然藐視白人而遭逮捕。
她的被捕引發(fā)了蒙哥馬利市長達381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車運動,組織者是當時仍名不見經傳的一名牧師馬丁·路德·金,這個名字后來被冠以反種族隔離斗士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榮譽。這場運動的結果,是1956年最高法院裁決禁止公車上的“黑白隔離”,帕克斯從此被尊為美國“民權運動之母”。
事實上,她并沒有組織或領導50年前那場民權運動,她只是在適當的時刻表現了一個平凡人的勇氣,而這種勇氣迫使整個國家重新審視并改變了原有的社會道德體系。
五十年后,美國國務卿賴斯說“沒有她,我不可能站在這里”.......
第二個女人,很多人都知道,她的書幾乎每個書店都可以找到:
1851年6月,一位瘦弱矮小的白人婦女開始在華盛頓的《國民時代》周報上發(fā)表長篇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作品揭露了奴隸制的野蠻和殘忍,使奴隸制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并最終成為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導火索。那個女人的名字叫哈麗特·比徹·斯陀。
林肯總統(tǒng)后來接見斯托夫人時戲謔地稱她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zhàn)的小婦人”。
第三個女人,三天后,是她去世九周年紀念日,她就是特里莎修女(Mother Teresa),以下是從吳曉波博客上看到的:
特里莎修女創(chuàng)辦加爾格答“兒童之家希舒·巴滿”,里面都是被遺棄的病童、弱智兒、受虐兒或淪為稚妓的孩童,他們是弱者中的弱者。特里莎修女把自己變成最窮的人,當87歲去世時,她的遺產只有兩套衣服、一雙鞋、一個水桶、一個鐵造的飯盤和一張床鋪蓋,她相信唯有如此――變成最窮的人――被照顧的人才不會感到尊嚴受到損害。當她得諾貝爾和平獎時,她謙卑地說,“我是上帝手中的一枝鉛筆。”
下面這首詩歌《不管怎樣,總是要······》,抄自“兒童之家希舒·巴滿”的墻上: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
不管怎樣,總是要愛他們;
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
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之后,身邊盡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
不管怎樣,總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
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誠實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
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與坦率;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于一旦,
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
人們確實需要幫助,然而如果你幫助他們卻可能遭到攻擊,
不管怎樣,總是要幫助;
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
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冥王星很不幸,被從九大行星里開除了。它其實不用多悲傷,因為太陽系里,哦,或許是整個銀河系,甚至整個已知的宇宙,真正稱得上幸運的星球其實只有一顆,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這個死寂、沉默的宇宙因為有了地球這顆藍色、瑰麗、生機盎然的星球而變得有了夢想和希望。
宇宙之幸運在于它擁有地球,地球之幸運在于它擁有生命,生命之幸運在于有了人-----每個生命都重要,但正是人,成就了其壯闊與恢宏、絢爛與不朽、深沉與流動。
如果宇宙有感知,如果宇宙有眼睛,但假如沒有了人,她有多孤獨?
沒有戀人去仰望,流星只會垂頭喪氣地劃過;
沒有成人去探索,蒼穹也將陷入永恒的落寞;
沒有孩子去暢想,星星的眼睛不會一眨一眨;
沒有老人去講述,月亮就不會有美麗的嫦娥。
人對宇宙是必不可少的,人的力量也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從一性分成了兩性時。如果亞當、夏娃在天有靈,他們看到如今這個宏富、龐雜的世界時,會有多驚訝阿------這一切可都是源于他們當初做得功或是惹得禍阿。
這個世界很精妙,因為有了男人和女人,這個世界很蹊蹺,因為有人發(fā)明了比較。父系、母系、男權、女權,分工、地位、強弱、平等.....我不知道這些劃分和比較是否重要,但我知道,若只有兩方,就無法比較-----誰是那個可以判斷的裁判?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很難受,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因為性別引起的犯罪而對簿公堂,這實在是太令人遺憾了。“人”這個字發(fā)明得意味深長,兩劃緊緊地靠在一起互相支持,少了誰,對方都得倒下,不再有資格稱其為人。
SO,為什么不多給另一邊以尊重呢? 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