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我有罪》是一部充滿喜劇和犯罪元素的電影,講述了美國黑手黨家族盧切斯家族的故事。這個家族根深蒂固,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為了清除這個社會弊端,警方終于展開了對盧切斯家族的攻勢。在這次行動中,包括家族頭目杰基·迪諾西奧在內的20名成員被捕,并被指控76項罪名。在即將面臨審判之前,公訴方與杰基秘密進行了談判,給了他兩個選擇:要么接受長達30年的監(jiān)禁,要么成為污點證人,指控其他家族成員。然而,杰基寧愿坐牢也不愿背叛伙伴,他拒絕了聘請律師的建議,決定自己為自己和整個家族進行辯護。影片講述了他在庭審中的經歷和努力,展現了他的機智和幽默感。這部電影根據美國司法歷史上最長的一次黑幫刑事審判改編而成,主人公杰基·迪諾西奧是上世紀80年代的傳奇幫派頭目。故事情節(jié)和臺詞片段都來源于18年前庭審的記錄。這次審判持續(xù)了21個月,創(chuàng)下了多項紀錄。20名被告配備了20名辯護律師,8個陪審團輪番上陣,而且還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超長結案陳詞。其中一位辯護律師的結案陳詞居然宣讀了整整5天。這個庭審案件的復雜性和牽扯到的人物眾多,使得整個過程異常漫長。《判我有罪》是一部以真實事件為基礎的電影,通過幽默和犯罪元素,展現了黑手黨家族的內幕和庭審的艱辛過程。觀眾可以在影片中感受到懸疑、緊張和笑聲的交織,同時也可以思考正義與忠誠的較量。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天塌下來怕不怕:電影《判我有罪》
王怡
也許你聽過這句著名的拉丁諺語:
“Fiat justitia,ruat coelum”(Let justice be done,though heaven fall)。
新澤西聯邦法院的法官席上,鐫刻著這句話。一位替有組織犯罪集團辯護的律師,用它來做開場白,我的師兄鄭戈的翻譯,“實現正義,哪怕天塌下來”。另一位被告、因其他罪名被判30年監(jiān)禁的杰克,大大咧咧的辭退了律師,自己站起來說,“我到這個法庭許多次了,一直以為上面寫的是禁止吸煙”。
這句話頗有后現代風格,足以使美國司法史上這場規(guī)模最大的滑鐵盧戰(zhàn)役,成為一個打不出來的噴嚏。1970年,美國頒布了打擊有組織犯罪的《反詐騙腐敗組織集團犯罪法》,簡稱RICO。1987年,新澤西州以76項“RICO”罪名起訴一個當地黑幫共20名被告,審判持續(xù)了21個月,為防意外,同時組建了8個陪審團。好不容易到了結案,控辯雙方共21張嘴,仍然猶如滔滔江水。其中一位律師,結案陳詞就宣讀了5天。
82歲的老導演悉尼?盧特曼,歷史上最偉大的法庭戲電影,幾乎有一半是他拍的。如每個法學院學生都知道的《12怒漢》,和也許都不知道的《大審判》。2006年,盧特曼再度出山,根據當年的庭審記錄,拍出了這部不緊不慢、卻涂滿了辛辣與荒誕感的法庭戲。
杰克這個販毒犯,成了法庭上唯一的英雄。他斷然拒絕控方以污點證人換取減刑的誘惑,在一場龍虎斗中,當真是閑庭信步,以一種最直觀的道德感為自己辯護。他用粗話羞辱每一個認識他的證人,他叫他們用眼睛看自己,問他們是否相信自己還愛他們。在漫長的審判中,他在道德上無情地藐視每一個出庭作證的污點證人和警方臥底。他的幽默和流氓習氣,也不斷敗壞著法庭的端莊。
人們的正義感開始無所適從。陪審員們一會兒看看公訴方,一會兒看看辯護席。他們眼光迷離,不太確定這些同樣穿著西裝的人,到底誰才是黑社會?咄咄逼人的檢控官,反成了法庭上最像黑社會的那一張臉。因為對黑社會的反擊太賣力了,司法機構橫下心來與魔鬼交易,卻不料殺出杰克這廝,寧愿蹲一輩子牢,也不出賣那些和他一起長大的家族成員。他的結案陳詞最短,也最有力量。他盯著每個陪審員說,“l(fā)et my friends home, and find me guilty, find me guilty”(讓我的朋友們回家,判我有罪,判我有罪吧)。陪審團只花幾個小時就蓋棺定論(他們也實在太想回家了),所有被告都無罪。只有杰克繼續(xù)回去坐牢,接受囚徒們英雄般的歡呼。
最近馬丁·西科塞斯的新片《無間行者》(The Departed),根據香港電影《無間道》改編。警方與黑幫相互臥底,片名按字面翻譯就是“行尸走肉”。這兩部電影,顯出一枚硬幣的兩面。無論是控辯交易、臥底線人還是引誘性的偵查,政府一旦使用不道德的手法,它所代表的國家力量,就從此無力在自己與黑社會之間,作出一個清晰的區(qū)分。國家無法憑借一套儀式在法庭上將自己“分別為圣”。杰克的價值觀很簡易,他僅僅訴諸于一種單向度的忠信,就將權力的邪惡嘲弄得一波三折,罄竹難書。為了“正義”,國家不惜將自己轉為一個污點警方,和一個污點檢控官。
對一名臥底來說,“我是警察”這句話顯得實在偽善,人事檔案在警察局就是警察嗎?戶口在農村就是農民?一個刻舟求劍的名分并不能拯救誰,人的心意更新而變化,與魔鬼打交道的,就是魔鬼的奴隸,淪為行尸走肉。犯罪固然是惡,但一個人間的法庭,要將它對罪惡的審判權建立在怎么樣的磐石上呢?
天塌下來怕不怕?有人說為了程序正義,就要承受實體正義的犧牲。這是法治主義的一種過于粗疏的說法。正義就是正義,不能被犧牲。真正的問題是,當天塌下來的時候,正義還在不在?其實“heaven fall”一語在基督教語境下,有很特別的含義,意味著天使的墮落。《以賽亞書》第14章描寫了天使如何墮落為撒旦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為何從天上墜落(fall from heaven) ”。原因是這位早晨之子(指墮落的天使)“要與至上者同等”。
對這句拉丁法諺,有一種更復雜的理解。人不能憑自己實現正義,但人卻渴望將自己看為正義的源頭,因此他也隨著魔鬼一道墮落。上帝許可了這種墮落,因為正義和拯救,都只能以這種方式實現。大衛(wèi)的詩寫道,“洪水泛濫時,耶和華坐著為王”。相信上帝的人,并不是相信從此沒有禍患,而是相信無論風平浪靜還是洪水泛濫,永恒的真理都一樣穩(wěn)如泰山。
借此,我試著重新翻譯這句諺語,“即使天塌下來,正義也坐著為王”。
換句話說,這需要人們對法律有一種更高的信仰。一個被告被無罪釋放了,但實體正義從來就沒有被犧牲過。若沒有這種信心,就無法抵御一切以惡止惡的誘惑。電影中檢控官抱怨那些被杰克征服的陪審員,傻乎乎地忘記了正是那些被告讓他們多繳了許多的稅。但這場官司輸得一點也不冤枉,政府對法律的信心是如此的小,竟不如一個講義氣的黑社會哥們。
正義就是這樣實現的,經過洪水泛濫和人的墮落,經過一切對信心的試煉,就算你的案子在世界末日那一天開庭,一個真正的律師仍然有信心,穿上西裝,到法庭上說出這句話,“Let justice be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