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成立二十五周年慶典》是由郭德綱,于謙,高峰,欒云平,朱云峰,等明星主演的脫口秀電影。
德云社成立25周年慶典將于近期舉行,屆時郭德綱和德云社的相聲演員們將帶來一場精彩的演出。據(jù)悉,演出中將有多個經(jīng)典相聲節(jié)目,包括張九齡和王九龍的《方言學習》、郭德綱與于謙的《藝術的藝術》、高玉凱和王善勇的《出口成章》、燒餅和曹鶴陽的《黃鶴樓》、郭德綱、于謙和馮照洋的《男人的左右》、高峰和欒云平的《電臺學習》、郭德綱與于謙的《快樂生活》等。這場慶典將是對德云社二十五年來的辛勤付出的一次回顧和致敬,也是對觀眾長期支持的感謝。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場精彩的演出吧!
《德云社成立二十五周年慶典》別名:德云社成立25周年慶典,于2021-05-24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中國大陸。語言對白普通話,最新狀態(tài)高清。該電影評分0.0分,評分人數(shù)205人。
《德云社成立二十五周年慶典》電影脫口秀是一部以德云社相聲演員們的精彩表演為主線的電影。電影中包含了多個不同的相聲節(jié)目,每個節(jié)目都有不同的風格和表演方式。觀眾們可以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欣賞到德云社相聲演員們的才華和幽默。電影中的節(jié)目包括了張九齡和王九龍的《學方言》,郭德綱和于謙的《藝術的藝術》,高玉凱和王善勇的《出口成章》,燒餅和曹鶴陽的《黃鶴樓》,郭德綱、于謙和馮照洋的《左右為男》,高峰和欒云平的《學電臺》,以及郭德綱和于謙的《快樂生活》等。這部電影將給觀眾帶來一場笑點不斷的盛宴,讓人們感受到相聲藝術的魅力和快樂。
1.“鋼絲”的三種成分1.1.寡居者“德云女孩”,是昵稱,也是類似于“夜香”的美稱——這個概念的外延全部都已婚已育,沒有一個是女孩——準確地說是生育過男孩女孩的婦人。德云社現(xiàn)場觀眾的主要構成,是又有錢又有閑的婦女,也就是北方話中的婆娘、媳婦、家里的、那口子。她們的老公是大大小小的老板,所以他們衣食無憂,當孩子不需要照顧以后,她們的時間和心靈都需要填充。雖然她們的婚姻未必存在問題,但她們在精神上是寡居的。德云社都是男演員,且多數(shù)很年輕,還有幾個很帥,剛好滿足了寡居者的需要。這些寡居者,經(jīng)常也是相聲票友,她們對德云社的套路非常熟悉,對相聲的了解甚至不亞于臺上的演員。現(xiàn)場的互動中,她們一次又一次地“反逗”了男演員,她們到現(xiàn)場的原因就是要把男演員作為游戲的對象。經(jīng)常地,她們還會向男演員展示特別的情感——寵愛。1.2.惘居者這是一部分在校的大學生、研究生,多數(shù)是男生,因為校園中的女生多多少少都會有戀愛經(jīng)歷,男朋友是她們的精神補給站。學校沒名氣、專業(yè)沒前景,讓許多大學校園中的年輕人灰心喪氣。他們絕大多數(shù)是文科生,沒有理工科生的課業(yè)壓力,時間很充裕。而他們未必把時間用于專業(yè),因為文科的成果和努力程度不是直接相關的。更大的問題是,即使在專業(yè)上有成果,也未必會有好的工作機會和經(jīng)濟收入。前途的不確定性,讓他們非常悵惘,他們需要心靈的安慰,德云社相聲可以讓他們短時麻醉。1.3.貧居者這是一群人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男生女生都有,單身。收入不高,職位很低,也看不到未來的戰(zhàn)略勝利。同時,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不多,也很少加班,所以也不需要花時間進行自我提升。經(jīng)濟不寬裕,讓他們只有選擇成本最低的娛樂方式,通過手機聽郭德綱和德云社,就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2.“鋼絲”是怎樣煉成的2.1.三個耍無賴抨擊和嘲諷,是郭德綱獲得粉絲的主要手段。否定他人,他依靠的不是邏輯和概念,而是耍無賴,公開在臺上耍無賴,扯開嗓門耍無賴。2.1.1.“非主流”=太下流?郭德綱號稱自己的相聲“非主流”,初衷是對前輩和同行的否定。無意之中,卻剛好成了最適合的營銷口號,剛好切中了細分的市場——非主流人群,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寡居者、惘居者、貧居者,都沒有非常有效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他們處在熱火朝天、爭分奪秒的邊緣。看到主流人群成功的喜悅,邊緣人會有強烈的酸葡萄心理,這和郭德綱發(fā)跡前完全一樣。于是,邊緣人對郭德綱產(chǎn)生了強烈的認同,把個人情感投射于郭德綱。“要想富先脫褲!”這是郭德綱對主流的否定,也說出了邊緣人的心聲。邊緣人認為,郭德綱很勇敢地說出了他們不敢說的話,也代替他們實現(xiàn)了很多猥瑣的想法。2.1.2.“非教育”=品行惡劣?通過郭德綱,許多“鋼絲”學會了用“前列腺”罵人。可見,郭德綱的教育成果非常明顯。可是,郭德綱一直在抨擊“教育”,這其實是在否定文藝的一般規(guī)律。事實上,任何文藝作品都會產(chǎn)生榜樣示范效果,根本無法避免教育功能。不過,教育有正面的和反面的,郭德綱否定的只是正面教育,他自己一直在進行反面教育。《我是黑社會》《揭瓦》等段子,既教育了跋扈、霸道、欺凌,也順便教育了愚蠢、魯莽、偏執(zhí)。“他聽見我罵他了,我很痛快,你知道嗎?而且我是在臺上說的,他還不能還嘴兒!”許多觀眾會大笑,無形之中也被教育了心里陰暗。2.1.2.“娛樂”=“Ⅲ級”?“Ⅲ級片”,是香港電影分級的一類,特征是包含色情、暴力、不雅,代表作就是各個版本的《金瓶梅》。郭德綱,一提看書就是《金瓶梅》。而且,他還非常喜歡進出“洗頭房”,一談到“舞女”就眉飛色舞。他的段子中千百次地重復“賣身不賣藝”,是因為太適合于謙和他的家人了。郭德綱還有嚴重的語言暴力,“打你丫的!”“我弄死你!我削死你!我挫死你!”“活該,死去!”僅憑一張嘴,郭德綱就充分地達到了“Ⅲ級”的標準——對“娛樂”這個概念,他和粉絲達成了共識。2.2.三個姿勢郭德綱對馬季感恩戴德,馬季《相聲藝術漫談》中將組織笑料的手法分為22個,可惜的是郭德綱只學會了三個。2.2.1.諧音這是最簡單的手法,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會,郭德綱沒有一個段子不用。比如,“于謙”→“驢謙”,“快板兒”→“快扁兒”,“漢壽亭猴”,大姑娘穿得“肉隱肉現(xiàn)”,“來瓶85年的UFO”。2.2.2.嫁接說一個事物,根據(jù)一點相似,嫁接到另外一個事物,兩者對比產(chǎn)生藝術效果。操作非常簡單,每個相聲演員都會。比如,郭德綱前面說一個人在拉小提琴,接下來另一個人罵“這孫子還沒鋸開?”,于謙解釋說“怎么變成鋸木頭了?”再比如,黑社會練刀,卻托塊面,于謙解釋說“前面應該加一鍋”。還有,喝洋酒時,“來盤兒毛豆,烤倆大腰子。”而對名言或俗語的嫁接,更加容易,“有朋自遠方來,不夠你得瑟的”,“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有路也沒用。”需要指出的是,郭德綱的嫁接,經(jīng)常信口開河、語無倫次,即使于謙解釋了,觀眾也不明所以。比如,春晚《敗家子》中的“我還會回來的”,大多數(shù)觀眾一頭霧水。再比如,一個段子中,提到北京的819路公交車,估計大多數(shù)北京人也未必領會。所以,要聽懂郭德綱的相聲,必須要捧著一本兒《北京民俗風情大全》,還要總結一本兒《郭德綱興趣點的前世今生》。由此也可以判斷,郭德綱視頻或錄音中的笑聲,大多數(shù)是假的——“不該笑的地方瞎笑”。2.2.3.犯傻違反常規(guī),是有效的搞笑手法,但設計巧妙也非常困難。不過,用犯傻來達到違犯常規(guī),就很容易了。郭德綱說的,“我給你滾出去!”“我是郭德綱,你猜我是誰?”“二斤多螃蟹,50多個。”“半杯啤酒,咱幾個人一醉方休。”拄著拐、搖著輪椅,加入黑社會;收保護費時,“抓把瓜子兒”。還有動作上的犯傻。比如,手往下指,嘴里說“向上”;伸出四個手指,嘴里卻說“六個”。郭德綱最常見的動作是抄手,左右手分別插到另一個手的袖子里,這是北方冬季怕冷時佝僂的樣子。另外,他在臺上緊張時,就會用手絹兒不停地擦汗。諧音、嫁接、犯傻,顛來倒去只有三種,卻依舊能讓“鋼絲”認可,這是為什么呢?道理還是在于“Ⅲ級”,只要話題能滿足心里的欲望,并不關心技術或藝術。2.3.三個殘疾2.3.1.不會“三番四抖”“三番四抖”,是相聲的最基本手法,也是相聲區(qū)分于其他藝術形式的重要標志。沒有“三番四抖”能成為相聲嗎?郭德綱的相聲,卻真的沒有“三番四抖”。郭德綱所會的三種姿勢,都是一步思維,簡單易學。而“三番四抖”,對于一個只會一步思維的人而言,是艱苦卓絕的。“包袱”這個形象的比喻,表明笑料前面要有“包”的過程,比如“三番”,突然抖開時笑聲才會迸發(fā)。而郭德綱不會“包”,他的搞笑只是前后兩個的對比。如果用比喻,郭德綱的搞笑是“扭臉”,先看到一部分,再扭動看到另外一部分,對比之中產(chǎn)生效果。“扭臉”,違背了“包袱”的原理,不可能出現(xiàn)迸發(fā)的笑聲——除非造假或說謊。2.3.2.碎片拼貼如果沒有傳統(tǒng)相聲的框架,郭德綱搭建不出一個完整的相聲。不管是“我”系列,還是“你”系列,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組合,郭德綱只會碎片拼貼。他的段子,都是補丁羅補丁,看起來好像算一件衣服,卻不能遮風避雨,到處跑風漏氣。他的相聲可以隨意拆卸,拆下來的小段兒放到另外的相聲中也一樣。2.3.3.拖沓冗長建國以后到郭德綱之前,很少有相聲超過20分鐘,幾乎肯定不會超過30分鐘。但是,郭德綱的段子,多數(shù)是“30分鐘起”。節(jié)奏緩慢,東拉西扯,在這個全面提速、信息爆炸的時代,居然也有聽眾,那么聽眾必然是小眾。2.4.三個氣虛2.4.1.貫口沒“氣口”劉寶瑞,曾經(jīng)專門談到過“氣口”,說貫口時,如果演員不會換氣,觀眾聽起來就會不舒服,感覺緊張,替演員著急。一到貫口,郭德綱就提高嗓門,用假嗓子,梆子腔,明顯暴露出他的緊張。他的貫口,就像一輛極速奔馳的火車,而火車的正前方是萬丈深淵。2.4.2.學過什么?學,郭德綱學過什么呢?學什么像呢?好像學吆喝還行,然后就是學傻子的表情。2.4.3.完全不會唱歌,基本沒唱過戲郭德綱稱,“說學逗唱”中的唱是指“太平歌詞”,這的確是朱紹文時代的定義。但是,朱紹文唱太平歌詞的同時,還用白沙撒字——這一點,郭德綱就從來沒提過了。建國后,“學唱”單獨成列,替換了1930年代就已經(jīng)淘汰的太平歌詞,成為新的“唱”,這在演員和觀眾都已達成共識。郭德綱倒行逆施,其動機肯定是在藝術之外。2.5.三個效應只會“三個姿勢”,又“殘疾”又“氣虛”,那么郭德綱是怎么紅的呢?2.5.1.替代——德云社填補了錄像廳的空缺1990年代,錄像廳遍地開花。之所以生意火爆,因為錄像廳有電影院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播放的內(nèi)容,經(jīng)常是電影院看不到的;錄像廳人數(shù)少,經(jīng)常是特殊交易的接洽處,這種特殊交易經(jīng)常和所放的內(nèi)容類似。2000年前后,國家開始全面取締錄像廳。錄像廳中的需求,千方百計地尋找滿足的途徑,于是小劇場就興盛起來了,比如德云社。2.5.2.印隨——相聲只認郭德綱印隨行為,一般在動物剛剛孵化或出生后發(fā)生。如剛孵化的小天鵝如果沒有母天鵝,就會跟著人或其它行動目標走。開心大笑,是社會常態(tài)的、剛性的需求。在北方,笑等同于相聲和小品。80后90后聽相聲,第一個聽到的多數(shù)是郭德綱,于是就產(chǎn)生了印隨。郭德綱被奉為“大師”“宗師”,因為“鋼絲”很少聽別人的段子,他們甚至以為郭德綱的段子都是原創(chuàng)的。2.5.3.置頂——郭德綱首先被推送搜索“相聲”兩個字,第一個頁面全部是郭德綱,絕大多數(shù)網(wǎng)站都是這樣。“置頂”,當然會帶來超大的點擊和流量。而最早幫郭德綱“置頂”的,是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和北京電視臺——雖然,后來的風云變幻肯定不是編導們的初衷。3.“鋼絲”網(wǎng)住一畝三分地3.1.“三姓家奴”郭德綱的相聲師父,正式拜過的有三位:常寶豐、楊志剛、侯耀文。其中,楊志剛正式起訴過郭德綱,因為名譽糾紛。郭德綱版的《批三國》,刪掉了“三姓家奴”的段落,原因是他懂得自我保護。郭德綱還拜過另外三個師父,從而可以介入評書、西河大鼓、京劇。他拜過的人,至少六姓,雙重的。從拜師,到欺師,郭德綱的動機當然不是為了藝術,而是“Ⅲ級”在現(xiàn)實中的具體化——人格,只是一種工具。對于郭德綱的這些行徑,“鋼絲”沒有批評,卻有羨慕和敬佩——郭德綱代替“鋼絲”實現(xiàn)了“抱大腿”的理想。3.2.三貞九烈凡是和郭德綱有過矛盾的人,都是“鋼絲”的敵人;凡是不歌頌郭德綱的人,都是“鋼絲”打擊的對象。相聲圈的姜昆、苗阜,被“鋼絲”奚落嘲諷;交大相聲新人李宏燁,被“鋼絲”謾罵詆毀;和郭德綱決裂的徒弟曹云金,被“鋼絲”窮追猛打。網(wǎng)絡上對郭德綱的探討,只要不是歌功頌德,會立即招來鋪天蓋地的圍攻——謾罵,“郭德綱綠了你全家”;嘲諷,“罵一句郭德綱紅得發(fā)紫”;奚落,“哈哈哈哈,笑死!”“鋼絲”一出動,搖旗吶喊,鼓角齊鳴,喊殺動地,號炮連天——雖然聲勢浩大,但是武器落后、招數(shù)單一,他們只是重復郭德綱的語錄。“鋼絲”自發(fā)聯(lián)合,鉸結成網(wǎng),布滿棘刺,永遠忠心耿耿。
這篇影評有劇透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