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搖籃》是由柴田岳志執(zhí)導,安達奈緒子編劇,清原果耶,瀨戶康史,酒井若菜,水川麻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視劇。
該劇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沖田×華所作的漫畫,講述的是婦產(chǎn)科接生的百態(tài)。 17歲的葵,作為護士見習來到婦產(chǎn)醫(yī)院。 她見證著生命的出生和隕落,在與寶寶們的接觸中,探究何為生命。
《透明的搖籃》于2018-07-20在首播,制片國家/地區(qū)為日本,單集時長44分鐘,總集數(shù)10集,語言對白日語,最新狀態(tài)已完結。該電視劇評分8.5分,評分人數(shù)624人。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野馬君按:
周末啦,給大家安利好劇。
文/阿爾法醬
我苦等著一部劇的更新,它一共有10集,但中國的字幕組翻譯到第6集就沒有繼續(xù)了。
這部劇豆瓣雖然8.4分,但只有64個人看過,216個人點了想看,如果我是字幕組成員,也很難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吧。
老實說,這部日劇一開始也沒有引起我的興趣,因為它的海報太不吸引人了:藍綠色的背景,女主穿著奇怪的白色衣服(像后廚的幫工),站在房間里滿懷希望地看著。
透明感的日系濾鏡,女主樸實的表情,都讓我把它預判為一部晨間劇(日本電視劇的一種類型,在早上播出,針對目標用戶是家庭主婦,一般會有上百集)。
我決定看這部《透明的搖籃》,純粹只是因為找不到更好的劇來看。
原來海報上女主穿的是日本的實習護士服,沒有帶護士帽的原因是女主一開始沒有相關經(jīng)驗,也沒有在希波克拉底像前宣誓,所以只是用布把頭包起來。
高中畢業(yè),女主選擇在家鄉(xiāng)的婦幼保健院實習。院長一開始就問出了這樣的問題:90年代,日本的三大死亡原因是什么?
我在腦海里調(diào)取了一下以前的知識儲備,女主也是如此,從教科書里找到“標準答案”。然而真正的答案卻是:人工流產(chǎn)。
于是,在女主來實習的第一天,就親自參與了一起人工流產(chǎn)。而在這場手術之后,在同一間手術室里,又完成了對一個孕婦的接生,兩起事件所引發(fā)的戲劇沖突讓觀眾的內(nèi)心也受到了震撼。
但這部劇的優(yōu)點就在于克制,沒有故意描繪黑暗血腥和痛苦,在制作人的手記里能看到,他們是刻意用了明亮的打光,讓自然光盡可能出現(xiàn)在手術室里,出現(xiàn)在每個可能壓抑的場景出現(xiàn)時。
在人流手術后,院長讓女主把從患者身體里取出的碎片進行事后處理,我們看到女主在一個明亮溫暖的小房間里,把大光圈也掩飾不住的紅色肉塊放進了玻璃小瓶里,再把小瓶放進紙盒里,最后交給專門處理這類事務的人,拿到寺院里去供奉。
在日本的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處理方式,可能他們覺得這些“碎片”也有生命吧。
女主會在把玻璃瓶放進紙盒里之前,把它們一個個拿到窗戶邊,像是與之對話一般,向他們展示這個五顏六色的世界。
玻璃瓶的意向直指劇名——《透明的搖籃》,這些無法長大成人的“孩子”,會在透明的搖籃里,完成接下來的經(jīng)歷。
而另一邊,生孩子的孕婦在經(jīng)歷痛苦之后(鏡頭給出了頭發(fā)散亂,滿臉都是汗的特寫),看到孩子的樣子,然后露出微笑。一悲一喜,這種強大的沖擊在女主角身上體現(xiàn)在對生命的重新認識上,她覺得:不管是生還是死,兩者都太沉重了。
而對于生和死,院長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流產(chǎn),是為了某一天,你想生的時候,能讓你成功懷孕,而做的手術。
當然并不是每個女性都會有想生孩子的一天,院長的解讀其實是在說:每個孩子都應該在女性想要的時候而來到這個世界,至于想不想要,什么時候想要,主導權在女性手中。
因為是婦幼保健院,圍繞著生孩子,又產(chǎn)生了其他的矛盾與問題。
比如患了1型糖尿病,并且有視網(wǎng)膜癥的產(chǎn)婦,醫(yī)生不建議她生孩子,不然有可能導致失明。
為了讓她認清現(xiàn)實,院長告訴她:請不要為了證明自己,或者認為這樣就“人生圓滿”了而生孩子。
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是抱著這樣的念頭生下孩子的?不計其數(shù)。
然而,生孩子不應該是一種生理本能,也不應該是一種情緒的宣泄,這個人生中唯一不可逆的決定,應該是理性的。
當然另一面,女性的生育權不可剝奪,這不僅包括她有不生的自由,也包括她有生的自由。
劇中另一個女性角色一直不孕不育,后來發(fā)現(xiàn)是丈夫的問題,在意外下她懷孕了,在排除出軌懷疑后,她也說出了類似的話。
丈夫說:你不是必須要生孩子的。
她說:其實并不是必須要生,而是,我想生。
在一個婦幼保健院里,大家免不了彼此之間討論生育的問題。
女主跟水川麻美扮演的同事聊天的時候,得知其差點以為自己懷孕的事,這位同事說出了很多職場女性的心聲:
女性在工作的同時,還要承擔主要的生育與育兒責任,這種情況在東亞國家屢見不鮮,更有很多人把這當作理所應當,要求女性必須兼顧二者。
說句題外話,如果真的想提高生育率,給女性更多的產(chǎn)假是不夠的,這只會讓她們在職場上受到更多阻力與歧視,造成惡性循環(huán)。更好的辦法是增長男性產(chǎn)假,讓爸爸也參與到育兒中來,解除女性的后顧之憂。
所以說,性別平等才是良方啊。
不該來的孩子?
伴隨著對懷孕這個詞的了解,從小到大,讓女生們臉紅心跳、諱莫如深、嘰嘰咕咕、私下交流的事,最多的就是未婚生子或者未成年人生子了,在這個只有10集的日劇里就提到了至少三位未成年懷孕的事。
首先是家庭優(yōu)渥被過保護的小女生,被年紀相差很多的社會人欺騙懷孕。
一家三口在醫(yī)院,態(tài)度形成兩極,父母希望把孩子打掉,這樣她還可以繼續(xù)有自己的人生,仍舊沉迷愛情的小女生則堅持把孩子生下來。
在戰(zhàn)火紛飛的辦公室里,一直沉默地溫柔的母親終于發(fā)話:生出來吧。
在生產(chǎn)前夕,母親對女兒說:生孩子的是你,你自己要好好照顧好身體好嗎?這次是真理要成為媽媽了哦。
然后走出生產(chǎn)室,這位日常打零工貼補家用的堅強的母親深知,要讓女兒成長,必須放手,讓她知道做決定的代價。
于是,鏡頭轉向生產(chǎn)的過程,只能用心驚動魄、感同身受來描述。
未成年少女雙腳岔開,孤零零地躺在本不屬于她的生產(chǎn)臺,那個男人沒了音信,她也沒有后路,一陣陣撕心裂肺,口中喊的不是別的,而是“媽媽,媽媽,媽媽!”。
此時此刻,母親堅持在手術室里不進去,她淚流滿面,堅決果斷。
后來母親去世,少女完全被哭叫的小嬰兒、亂七八糟的房間、無處下手的生活搞得手忙腳亂,也跟著孩子縮在角落哭泣。
此時,當初母親的那句話在耳邊響起。生孩子的人是自己,決定是自己作出的,便要由自己負責到底。
這部劇總會在每一集的結尾來上一個高潮,描述著主要角色的成長、蛻變,此時是整集的淚點最高峰,同時主題音樂也會響起,治愈力Max。
還有一位女生是不斷進行人流手術的少女,因為沒錢總是去“黑診所”進行手術。
女主一開始跟很多看到類似新聞事件的人一樣,質(zhì)問她:為什么不珍惜自己?為什么要做這種事?
女生只是說,小時候離家出走,被強暴,懷孕,然后做人流,又遇到壞人,懷孕,然后繼續(xù)做人流。
女生穿得很破舊,臉上臟臟的,看不到悲愴,只有被生活長期磨損下滿不在乎的臉。
同樣的問題女主又問了“黑診所”的老夫婦:為什么不告訴她們珍惜自己?
負責做人流的老先生給她講了之前的一件事,給一個女生做完手術,多問了一句,女生后來就因為羞愧自殺了。
從此他們再也不問為什么,只是用低廉的價格默默做完,然后迎接下一個女生。
人流少女說自己喜歡這里,因為老夫婦的態(tài)度像是回到了自己家,雖然每次自己都沒臉回來,她還是希望自己永遠不會再來的。
在這部劇里,還有為了挽回婚外情而生孩子,女童強暴、生育證......等等圍繞女性懷孕的故事。
這部劇改編自沖田X華的漫畫作品,這部作品曾獲得2018年度第42回講談社漫畫獎少女部門作品獎。
漫畫家被診斷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癥以及學習障礙癥,原就讀于護士學校,1997年在婦產(chǎn)科診所實習打工,于是用自己的名字作為故事主角創(chuàng)作了漫畫,當時的她和漫畫女主角同歲。
這部漫畫改編的電視劇《透明的搖籃》在日本的收視率非常好,甚至進行了兩次重播,在觀眾的強烈要求下NHK不得不進行道歉,表示沒有第三次重播了,感謝大家的支持。
witter上充滿了各種女性和男性觀眾的對這部劇的贊美,有的人說它讓自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有的人說這部劇讓自己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偏見,還有的人說自己是在懷孕的時候看這部劇的,然后po出了孩子可愛的笑顏。
我想,這部劇應該在中國產(chǎn)生轟動,可是它沒有。
我們的國產(chǎn)醫(yī)療劇的男女主角還在談情說愛三角戀,這部日劇只有配角的悲歡離合,主角只是他們?nèi)松挠^察者,主角在觀察別人的過程中關照自身,形成自己對于生命與生育的全新認識。
這就是我喜歡看日劇的原因吧,你可以說它雞湯,但好歹是一鍋喝了能暖身、能健體、還能壯腦的好雞湯。
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