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回延安》是由吳衛(wèi)東,劉勁執(zhí)導(dǎo),王青偉,羊君編劇,劉勁,唐國強,盧奇,黃薇,章秘蜜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影片以1973年6月身患重癥的周恩來總理,在特殊歷史時期下肩負歷史使命和老一輩革命家對老區(qū)人民的情懷回到圣地延安的歷史事件為敘事中心,電影通過周恩來總理獨有的視角回顧了中國革命在延安時期13年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四個時空表現(xiàn)了周恩來總理在延安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展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崇高責任感。
《周恩來回延安》別名:Zhou Enlai Returned To Yanan,于2019-05-15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中國大陸。時長共103分鐘,總集數(shù)1集,語言對白普通話,最新狀態(tài)HD。該電影評分0.0分,評分人數(shù)3366人。
提莫西·查拉梅,愛德華·諾頓,艾麗·范寧,莫妮卡·巴巴羅,波伊德·霍布魯克,丹·福勒,諾爾貝特·里奧·布茨,初音映莉子,比格·比爾·莫根菲爾德,威爾·哈里森,斯科特·麥克納里,P·J·伯恩,邁克爾·切魯斯,查理·塔漢,伊萊·布朗,彼得·格雷·劉易斯,彼得·格雷蒂,喬·蒂皮特,禮薩·薩拉薩爾,大衛(wèi)·阿倫·伯施理,詹姆士·奧斯汀·約翰遜,約書亞·亨利,大衛(wèi)·溫澤爾,瑪雅·菲德曼,伊洛斯·佩若特,萊利·哈什莫托,倫尼·格羅斯曼
一個周日,去看上映的電影《周恩來回延安》,原本上周末看見影院里幾乎已經(jīng)沒了場次,因為有事沒有時間抽空去看,原來以為會就此錯過。沒料到這周末竟然又排了幾場,抓緊時間買票入場。進場時一個小小的影廳,和朋友倆人原以為就此包場,不過后來竟然又來了一個女孩、一對中年夫妻,我們五個人安安靜靜把這部片子看完,偶爾能聽到不太隔音的隔壁影廳里傳來喧鬧的音效聲,更凸顯了這份寂寞。
這就是如今主旋律電影的困境:無人問津。市場上的一切熱熱鬧鬧、紅紅火火都和它們無關(guān),少之又少懷著“主動”意愿進場觀影的人,根本不足以形成一枚卵石,故而在電影票房這片大江大河里,投進去連一絲波瀾都沒法泛起。
作為周粉,作為沒點兒聲勢的石頭沫沫,走進影院,自然還是懷揣著對于電影的期待,而當我走出影院,卻感覺又一次期待落空了。
它實在不算是電影。過于零碎的故事線幾乎沒有能夠撐起什么連貫的劇情,有的只是一個個前后關(guān)聯(lián)不大的片段。當然,有些片段基于歷史事實,還是感人的。比如總理和在延安時期的老朋友們相聚,那些質(zhì)樸的農(nóng)民,面臨生活的困境,甚至吃不飽飯,總理請的這一頓,也許是他們好些年來吃過最好的一堆飯了,甚至還想著家里的老婆孩子能不能也吃點,卻又由于懷著對總理的感情不愿意表現(xiàn)出來這種窘迫。比如總理請地委負責人吃飯,席間那些發(fā)自肺腑又有些傷感的話,他許諾再回到延安來看看。而此時的他其實已然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這番承諾實現(xiàn)的幾率已經(jīng)極為渺茫。比如總理的車陷入黃土泥里不得動彈,聞訊而來的群眾一起把車抬了出來,體現(xiàn)出總理與普通群眾之間的深厚感情。
然而夾在這一個個片段之中的,是太過于碎片的剪輯和亂七八糟的敘述節(jié)奏,實在無數(shù)次打亂了我入戲的速度。在觀影過程中,我?guī)缀跻恢绷麟x在電影之外,而這著實不是一部合格的電影應(yīng)該帶給觀眾的影響。
不是說不能有片段,但過多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的片段有什么意義呢?或許是不能拍或者不敢拍的東西太多,這部電影的主線丟了很多原本極為必要的“劇情包”,總理回延安的時代背景,介紹得太簡略,幾乎會令這方面缺少涉獵的普通觀眾一頭霧水,而哪怕對于熟悉這段歷史的更為小眾的觀眾群體來說,這樣的簡略也不會帶來好的體驗。當然,這方面限制太嚴格,也不能強求,但可以有更藝術(shù)化的手法去處理,一樣能夠讓觀眾體會到背后的深意。
比如電影開頭的一些片段處理,總理身患重病,身體虛弱的情況下,為了陪越南人,決定坐飛機去延安。其實當時他已經(jīng)不適合再坐飛機,卻抱病陪同。這一段原本可以有所刻畫,劇本卻寫得太跳躍了。尤其是為什么要帶著越南人去延安?這其中的深意是什么?光靠毛周、周鄧等人的幾句話、總理的一些回憶鏡頭帶過,太淡了。延安這塊地方對于總理這一代領(lǐng)導(dǎo)人多大的意義,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地方啊!
其實這里可以再構(gòu)思幾個細節(jié),體現(xiàn)總理對于延安這塊地方的復(fù)雜情感。一方面作為一國總理,他對于延安的發(fā)展了若指掌,作為革命圣地,人民生活水平由于各種原因卻沒有跟上,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他必然會心懷愧疚。另一方面,延安充滿著他在英年之時的種種回憶,如今古稀之年再往故地重游,必然也有幾絲激動。惆悵、感慨、幽幽思緒同時存在,人物形象如果能有更多細節(jié)刻畫和情節(jié)設(shè)計,就會更加豐滿。
這段開頭劉勁的妝化得是很好的,有些特意設(shè)計的場景還原,不少鏡頭構(gòu)圖也很不錯。戲劇表現(xiàn)方面有沉思,也有追憶往昔的閃回,可是缺乏層次感和豐富性,有些沉思和閃回來得太突然,前后都不搭,也不知道總理怎么下一秒就開始浮想聯(lián)翩了,沒有前后的劇情銜接,節(jié)奏很奇怪,而且沉思的內(nèi)容也沒有選到位,用了一些以前的電影、電視劇片段是可以的,但是找的落腳點要找準,鏡頭要有意義啊,否則也不能感受到總理對延安的感情來源。
我想不僅是開頭部分,整部影片所構(gòu)思插入的深思和閃回的鏡頭里,更多的應(yīng)該出現(xiàn)一些具有延安特色的東西,比如后面劇情里出現(xiàn)的小米飯、南瓜湯,比如紡線紡車、比如一排排的窯洞,比如在延安開會時眾人英氣勃發(fā)的討論,比如撤離延安時的場景等。當人回憶往昔,尤其是老人這樣做,想到的一定更多的是細節(jié)。而這種細節(jié)的閃回其實也不需要太多,選擇兩三個,拍得更細致一點兒也就行了。在這部電影里,大多數(shù)閃回鏡頭太雜亂又不得其意,基本上沒有怎么起到感染觀眾的作用。最為令人跳戲的,是有一幕總理帶著越南人進窯洞參觀,看見以前的老照片,那是總理在西安事變前后搭飛機時在機場拍的照片。結(jié)果鏡頭一晃,這張照片上總理本人的臉被ps成了劉勁,還突然動了起來。這種處理方式驚悚中還帶了不該帶的效果,至少我在影院里真是抽了一口氣然后差點笑了。
電影里劉勁的演繹,過多的側(cè)重于思緒沉重,感傷惆悵。幾乎從出發(fā)開始,總理就時時刻刻愁眉苦臉、傷感不已,而且還不時熱淚盈眶,令人感覺十分脆弱。盡管大到當時國內(nèi)國外的局勢,小到親眼所見的延安地區(qū)情況都會令總理心情沉重,但我想光是這樣展現(xiàn)總理,未免太扁平化了,缺乏起伏。也許可以設(shè)計更多的小動作來刻畫情感,而不必把情緒全掛在臉上。而且劇里的有些劇情不太符合總理的個性和行為處事方式。比如中間總理去探望為掩護他而犧牲的小曹的母親,演到動情之處,兩個演員的肢體動作比較親密,實在不太像是那個年代的人所能做出來的。而最后郝全有送小米給總理,以總理的堅持原則,再感動也不會收下。
不知道是不是后期剪輯出了問題,或者是劇本本身不太好,電影的敘述不僅是零碎,而且有時候還出現(xiàn)了缺失、跳躍、邏輯缺陷。比如總理是陪越南人去延安,然而到了延安后的戲除了幾個參觀鏡頭,幾乎都成了單人單車的單獨行動。當時總理回延安其實一共待了不到24小時,時間非常緊迫,但由于鏡頭的跳來跳去,缺乏提示,導(dǎo)致時間線完全混亂,搞不懂他去延安的行程究竟是怎樣的,先去了哪里,又去了哪里,只感覺似乎待了好幾天。
還有一些插敘和倒敘處理得不好,比如西安事變前后總理在路上碰見的那個小曹,第一次出場時竟然是下雪天一個人在窯洞外打拳,真的不能理解人物行為邏輯。后來他為了掩護總理犧牲了,總理那句痛心疾首的話:“你不是塬上的娃嗎?”八個字的臺詞,鏡頭竟然一字一頓的慢放,“你~不~是~塬~上~的~娃~嗎~”盡管劉勁演得聲嘶力竭,但對不起我真的忍不住在這里徹底笑場了。如果換成“小曹!”簡短有力又痛心的呼喚,效果要好得多。
還有總理要離開前的深夜,睡不著,舍不得延安這塊地方,坐車又出去逛了一圈延安城,結(jié)果城里竟然深夜還開著燈,一堆人聚集在場壩里等第二天一早歡送總理。這里就不說通宵開燈這種事在那個貧瘠年代是不是真的會發(fā)生,關(guān)鍵是總理看見了下車,后面的鏡頭就沒有交代了,總理是再一次走到人群中間了嗎?敘述在這里戛然而止,只能讓觀眾去猜想后續(xù)了。
作為主旋律電影,《周恩來回延安》只能說是不功不過。在如今方方面面的約束下,它已經(jīng)盡力了,它就像是一塊橡皮泥,這里被捏捏,那里被揉揉,好不容易成型,卻又最終不像張三,又不像李四。論情感,它表達了總理和人民的心連心,卻又缺乏有效的刻畫,故事沒有被升華,平平淡淡就結(jié)束了,沒有戲劇沖突,沒有情節(jié)亮點,沒有出彩的角色與主角產(chǎn)生深度的共鳴。論藝術(shù),除了一些還不錯的鏡頭和化妝服裝的還原,它幾乎沒有作為電影的故事張力,缺乏敘事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全片最打動人的,反而是結(jié)尾處總理的真人照片、總理后人回延安的影像資料,甚至是延安新城區(qū)如今美麗的面貌。只有看到這個部分時,我內(nèi)心里那根柔軟的弦才真正被撥動了。
主旋律究竟該怎樣奏響?如何去喚醒觀眾的共鳴?曾經(jīng)也有《長征》《恰同學少年》《我們的法蘭西歲月》這類成功的先例,說明觀眾并非完全不喜歡這種題材,相反在五千年文明積淀下懷有厚重民族情感的中國社會,革命精神一直在悄然傳遞。不論是老中青哪一代人,他們都曾經(jīng)喜歡、正在喜歡、將要喜歡這樣的故事,主旋律其實是一個常青的主題。但現(xiàn)在它卻陷入了僵局,陷入了毫無生命力的泥沼,陷入了無人問津的怪圈。沒有題材嗎?沒有人物嗎?沒有精彩的故事元素嗎?不,主旋律明明是一座寶庫!也許我們需要的只是把“偉人”這個詞語的前一個字先去掉,先把主人公們當成一個個鮮活的“人”,也許我們需要的只是先把小說當作小說來寫,把電影當成電影來拍。
話到此處,不是其中的從業(yè)者,我也不能貿(mào)然去抨擊,也沒有指點江山的資格,我知道現(xiàn)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唉,太難。
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