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布》是由Robert,Connolly執(zhí)導,羅伯特·康諾利,戴維·威廉姆森編劇,安東尼·拉帕格利亞,Anthony,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影片講述在1975年印尼入侵東帝汶期間,五名澳大利亞記者被槍擊的事件。本片實際上是通過第六位澳大利亞人的視角來講述,羅杰·伊斯特是那場災難中的幸存者。 幕后制作 “巴里布五人組”事件仍是困擾澳大利亞與印尼之間的陰影。34年前,五名澳電視記者嘗試拍攝印尼入侵當時葡屬殖民地東帝汶時喪生,而此事未得到官方妥善解決。于2009年公映的影片《巴里布》引起了澳方對此事的再次關注。 五名記者于1975年10月死于印尼邊陲小鎮(zhèn)巴里布,遺體不久得以下葬。印尼方一直稱這五人是在印尼士兵與獨立戰(zhàn)士的交火中喪生的。盡管此種解釋曾遭死者家屬的強烈不滿,澳方出于維持兩國關系的考慮,從未對此說法有過任何質(zhì)疑。 澳方對此事的緘默態(tài)度兩年前才被打破。新南威爾士州的一名驗尸官發(fā)現(xiàn)五名記者是被印尼特種部隊戰(zhàn)士蓄意殺害的,而這是上尉YunusYosfiah的命令,為了阻止他們披露印尼對巴里布的襲擊。澳大利亞總統(tǒng)凱文·路德(時為反對黨領袖)立即回應道,“對此有責任的人應付出代價”。這份報告仍舊由警方保管。 影片《巴里布》艱難地重述了五位記者的死亡事件,故事是以第六位記者羅杰·伊斯特的視角展開的。羅杰去追查前五位記者的情況,不幸在印尼部隊到達帝力時遭槍殺。年輕的記者們正在某地冒險拍攝,其與外界的聯(lián)系不久就被切斷了。當印尼部隊逼近時,五人組成員之一的格雷格·沙克爾頓為了保命,在一面墻上勾勒下澳大利亞國旗。影片導演羅伯特·科儂利稱,他拍此片不僅要揭露記者們以及數(shù)以千計的東帝汶人的無辜死去,還要表達完全混亂狀態(tài)下國家標志是毫無意義可言的。 國際法律專家本·索爾則表示,既然秩序得以恢復,巴里布五人的死因應被追訴為戰(zhàn)爭罪而開庭審判。克諾利則希望印尼和澳大利亞雙方終將一絲不茍地對待事實真相。然而,由于雙方關系從未得到改善,加之印尼一直不愿調(diào)查蘇哈多1998年之前獨裁時的種種不良事件,這一真相也許終將不見天日。
《巴里布》別名:Balibo,于2009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澳大利亞。時長共111分鐘,總集數(shù)1集,語言對白英語,最新狀態(tài)正片。該電影評分7.5分,評分人數(shù)645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這部片子下在硬盤里很久了,一直都無心去看,因為知道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場注定令人心碎的悲劇。影片觀看之前我曾天真的以為,Roger會以幸存者的身份講述那段歷史,但到最后,事實再一次擊碎了我的期望。這就是血腥的歷史,這就是光輝的人性。看到最后屏幕上的字幕被翻譯成:“殺害羅杰.伊斯特以及巴里布五記者的兇手已經(jīng)被繩之以法。”,感覺不對,結果仔細看到英文字幕上的原文卻是"The killers of Roger East and the Balibo Five are yet to be brought to Justice"......YET TO BE——有多少正義還待伸張?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