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畫色》是一部同性傳記電影,講述了一位小偷喬治潛入畫家培根的畫室行竊被逮到,卻因為他的外貌和體格吸引了培根,從而開始了一段不尋常的同性關系。喬治成為了培根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但隨著時間推移,他無法忍受培根的瘋狂和極端行為,開始沉溺于酒精和毒品。喬治的精神逐漸崩潰,他甚至考慮自殺。最終,培根出軌了,讓喬治感到憤怒和絕望。在絕望中,喬治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選擇,意識到他需要找到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電影通過展現(xiàn)喬治和培根之間的復雜關系,探討了愛情、藝術和自我救贖的主題。它展現(xiàn)了同性之間的愛情,同時也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迷茫。這部電影將通過深刻的情感和精彩的演技打動觀眾,引發(fā)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丑話說在前頭:說自己決定看這片是因為內(nèi)心文藝/愛好奇崛/對藝術感受深刻的某一小撮人,我準備把你丫脫個精光五花大綁在椅子上然后拿起粗粗的繩鞭。就承認了吧,正常觀眾遇到這片的機遇根本約等于零——除非你有在Amazon Prime免費片庫里孜孜不倦淘洗冷門片的出世習慣,不過我還真就不信窮得叮當響恨不能幕天席地喝西北風也要省錢買這巧致小物嘗那精細美食的文藝青年們能舍得掏出那一年七十九塊的訂閱費來。Just sayin'.
好吧剔除了假正經(jīng)偽君子裝品位高自認精華實際糟粕的壞念頭之后,我們來說說這片。喂你走什么神啊,說片,不是說肉體,雖然那個長達幾十秒的長鏡頭出來的時候我真的是倒吸了一口冷氣心里默念了一百遍“臥槽臥槽臥槽老子可真就算把大丹盡收眼底了臥槽臥槽臥槽”并且不爭氣地下意識捂住了狗眼,但。那。并。不。是。這。篇。影。評。的。重。點。作為Derek爵一貫以來的腦殘粉和大丹叔新晉加盟的黑轉(zhuǎn)粉,墻頭墻頭要湊一湊的惡趣味上身之后這種劃時代的跨圈片顯然不能不看,而雖然對題材有所顧慮(是的,我很怕那種以嘩文藝青年取寵為目標、以半紅不紫的名人生平為賣點、以悲慘故事為噱頭、再加上幾大把詭異的床戲和幾頭早已經(jīng)在獨立電影界混得索然無味的演員的片子),但本片最終給我的感覺還是比較良好的:哪怕不是心情舒暢覺得生活又光明不少的良好,但優(yōu)秀的表演和銳利的劇本到底還是給這部正像Francis Bacon畫作般有點過分裝腔作勢的電影注入了生機,讓它能夠在一部分人影像記憶的邊緣存活到十五年以后的現(xiàn)在。
永遠恰到好處的Derek Jacobi。Bacon的瘋狂、殘忍、冷漠和理智、脆弱和敏感是兩個激烈交鋒卻又平行展開的敘事線路,而他游刃有余的轉(zhuǎn)換讓兩者在這個只有矛盾和痛苦才能激發(fā)的天才身上融為一體。爵爺?shù)呐_詞還是一貫的句句到位,無論是人前那個浮夸自得的大畫家還是那個獨自黯然神傷的失敗者,他的每一場戲都似乎能讓兩者的分野更清楚卻又更能讓人理解,這不能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海格力斯之神跡,但也的確算是演技精熟肯下功夫的典范。老演員們的敬業(yè)精神經(jīng)常讓我折服,Jacobi從來不是個方法派,但每每從他的表演中透出的對人物的理解倒總是印證著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不管你來自哪一流派,對待角色的認真態(tài)度總是首要要求。
當年大丹還年輕,說起話來嗓子里還壓著一絲隱隱的青春期破音,胸肌也還沒有洞洞拐探員咄咄逼人的氣勢,但是他勤勤懇懇、特別勇于為角色犧牲的精神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來(You know what I mean),這大概也就是他之后星路越走越順的原因。別看到大丹就覺得是賣肉來的,George Dyer可并不是個好演的角色,集苦逼/基佬/死掉三大必殺屬性為一體不說,還不能是個敏感纖弱、柔至無骨的形象——真正的George Dyer高大健壯、陰郁英俊,頗有黑色電影男主角的風范(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816135635/),他的存在纏繞Bacon一生,Bacon一大半的傳世之作都和這位在生時無法相伴死去后卻無法忘懷的愛人/迷戀對象有關,他就像是某種神經(jīng)毒素,一旦沾染便無法解除。Craig很清楚地表現(xiàn)出了George身上那些迷人的特質(zhì):忠誠、沉默,帶著孩子一樣的溫柔和天真,他像一頭強壯美麗卻太過敏感的野獸,總是在夜深無人之時發(fā)出悲哀的嘶鳴,可惜太過沉浸于自我世界的Bacon無法拯救他,他自己更是在這段虐戀中越陷越深,最終如熊熊火焰般太早燃盡了自己的生命。臨近電影結束時Craig的表現(xiàn)尤其動人,和天才生活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無論是如何現(xiàn)實而卑微的渴望都無法被實現(xiàn),除了毀滅,別無其他出路。
(Miserable gay dude who dies in the end. Great job, Craig. Thanks for messing with our heads.)
這是一部讓人悲傷的電影,但卻不打算引起你的同情心來——痛苦在于選擇,因為死亡就藏在以選擇為假象的沒有選擇中。我們在被逐出伊甸園那天起就已經(jīng)開始了墮落,天堂在上,地獄在下,你如果無奈生在正中卻幻想自己身處其中一處,又怎么能逃脫一輩子受烈火煎熬的命運呢?哀嘆歸哀嘆,這個世界上的得到與失去永遠都是不對等的,而這,才正是人間的公平所在。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