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龍,本名蘇興龍,著名二人轉(zhuǎn)演員,男,1986年4月3日出生,籍貫遼寧省開原市。在遼寧電視臺欄目劇《劉老根大舞臺之今日升堂》中演唱主題歌《今日升堂》,在電視劇《鄉(xiāng)村名流》中扮演“斌子”。
蘇小龍是趙本山先生的弟子中典型的“80后”——頑皮、愛玩、帥氣、樂天。對于這位年輕弟子,趙本山先生不遺余力地栽培,甚至還帶他到遼寧衛(wèi)視的春晚上露了一回臉。
2010年春晚,在趙本山的小品《捐款》中,當初在小品中扮演記者的“大長臉”于洋臨陣被換,由本山另外一位弟子蘇小龍代替。
2012年演唱了電視劇《不是錢的事》的主題曲《快樂是福》
蘇小龍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和哥哥都十分寵他,于是就養(yǎng)成了他調(diào)皮的個性。上學之后,蘇小龍不愛學習,整天搗蛋。不過,他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歌唱得好。“農(nóng)村人都喜歡聽二人轉(zhuǎn),我父母有臺錄音機,沒事兒時就放二人轉(zhuǎn)的磁帶聽,我聽幾遍就學會了。”蘇小龍說,像《小拜年》這樣的二人轉(zhuǎn)小帽,他都是跟著錄音機學會的,腔調(diào)學得有模有樣。
兒子不好好念書整天在家淘氣,最愁的是父母。“我媽總說我沒個出息樣,因為我歌唱得還行,她干脆就讓我學二人轉(zhuǎn)。”蘇小龍的母親說這話的時候,蘇小龍已經(jīng)14歲了。人們當時的思想觀念已經(jīng)轉(zhuǎn)變了不少,不再認為當二人轉(zhuǎn)演員不是正經(jīng)差事。“就說我現(xiàn)在的搭檔孫立榮吧,她當年因為要學二人轉(zhuǎn)挨了她爸不少打,而我那時候,爸媽還鼓勵我學呢。”
在蘇小龍還不知道學會了二人轉(zhuǎn)將來能不能有出息時,經(jīng)由親戚介紹,他認識了開原市一位姓劉的老二人轉(zhuǎn)演員,交了1500塊錢的學費之后,便拜在了這位師傅門下開始了3個月的系統(tǒng)學習。
別看蘇小龍貪玩調(diào)皮,卻是個人見人愛的帥小伙。剛到劉師傅那里時,他就得到了師傅的偏愛。每天早上四點鐘,劉師傅就把蘇小龍叫起來,并把他“趕”到公園背劇本;白天,劉師傅一句一句地教他學唱腔、練身段;晚上,劉師傅就帶他去劇場看演出。
蘇小龍說,他的身段是學得最不好的,“說不上什么原因,可能是天生的吧,反正就是看著沒有人家?guī)拧!庇谑牵K小龍就用其他方式來彌補——練功夫。蘇小龍身體條件本來就不錯,一段時間下來,他練就了一身好本領,翻跟頭特別厲害,一口氣翻二十幾個不在話下,體態(tài)特別輕盈,這也是如今他在舞臺上大受觀眾歡迎的原因之一。
蘇小龍學唱二人轉(zhuǎn)3個月之后,就有了一次上臺表演的機會。那一天的情景,蘇小龍終生難忘。“那是一年的正月,我正好回家過年,趕上村里請戲班子唱戲,村里人都知道我出去學二人轉(zhuǎn)了,就起哄讓我上臺表演。架不住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熱情,我就唱了。我緊張壞了,沒唱幾句就忘詞了,大家在臺下笑得直不起腰來。”
但這并沒有讓蘇小龍覺得抬不起頭,反而讓年輕氣盛的他更堅定了信心,“我覺得自己將來一定能征服這個舞臺”。
逐漸唱出了名氣的蘇小龍開始走穴。他在秦皇島的一家劇場一唱就是兩年多,這在二人轉(zhuǎn)演員中為數(shù)不多。和趙本山相識是在2005年,當時趙本山正在開原拍攝《馬大帥2》,蘇小龍在附近一家二人轉(zhuǎn)劇場演出。沒事兒時,趙本山就溜達到劇場,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二人轉(zhuǎn)演員人選。
第一次見到趙本山時,蘇小龍在臺上的演出剛進行到一半。“我一看臺下坐著趙本山,當時就有點發(fā)愣。不過,因為我還在臺上,也沒想太多,該怎么演就怎么演。”看完演出的趙本山也沒有任何表示,直接離開了。幾天以后,趙本山又來了,這回他在演出結束之后來到了后臺,找到了蘇小龍。“師傅問我,愿不愿意去他那發(fā)展,說以后會大有前途,在外面唱,都唱野了。”雖然趙本山言語中肯,不過蘇小龍還是覺得“人家那么大的腕兒,可能就是說說而已”,因此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然而,讓蘇小龍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沒多久,蘇小龍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我拿起電話就問‘你是誰’,他說是‘趙老師’。我說‘哪個趙老師啊’,他說‘我是趙本山’。這下可把我給整蒙了,一下子不知道說什么好了。他說,我要是愿意的話,就正式去他那演出。當時不太懂事兒的我張口就問‘你那掙錢多不’,師傅笑了,他說來了之后肯定要比在外面強。我又告訴他我都已經(jīng)答應去另外一家劇場了,怎么也得等演完了再去他那里。他還夸我仗義,讓我隨時跟他保持聯(lián)系。”
就這樣,2006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趙本山借著師徒聚會的時機,將蘇小龍收為弟子,而蘇小龍也結束了6年的漂泊演出,有了固定的“工作單位”——遼寧民間藝術團。
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