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酷愛滑稽
以“冷面滑稽”著稱的陳國慶,在他從藝30余年中,不管在早期的舞臺歷練或是現(xiàn)今電視屏幕扮演任何角色,他都已認真的態(tài)度栩栩如生的演繹著每一個人物。
當時文藝舞臺上除了八只樣板戲還是八只樣板戲,年幼的陳國慶在置身于八只樣板戲中,耳熟能詳,可以把八只樣板戲倒背如流,使他對文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其9歲的時候就是上海市徐匯區(qū)少年宮的一位評彈小演員。為其今天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執(zhí)著與夢想
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致各大劇團被迫解散,計劃考藝術劇團的陳國慶不得不暫時放棄自己的夢想。70年代初期,文藝舞臺得到了復興,愛好文藝的他如魚得水,活躍在上海各階層的大小舞臺上,他從市工人文化宮、靜安區(qū)曲藝隊一路走來唱滑稽,直到進入”大世界“(上海市青年宮)。他在大世界一唱近20年。“大世界”成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大世界有著他許多的酸甜苦辣的故事。雖然當時無資歷、末拜師、也沒能人指點,但他卻十分執(zhí)著,可以說放棄一切,無怨無悔的追求著自己兒時的夢想。
70年代末文藝團體恢復,作為滑稽演員的兄長原大眾滑稽劇團陳惠良重返舞臺,進入當時的上海青年滑稽劇團(現(xiàn)上海青藝滑稽劇團),對陳國慶影響很大。在那個時代觀眾能接受的是許多老前輩和一些名演員,而當時陳國慶作為小字輩沒人理睬,但只要哪里有觀眾,不管路遠,不論報酬,環(huán)境好壞,隨叫隨到。休息時間從不在家待著,哪里有滑稽戲、有老前輩就到哪里學習和演出。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時碰到二十年后重返滑稽舞臺的老牌滑稽龔一飛老師,一次陳國慶看完滑稽老前輩龔一飛老師的表演后,既欣賞又佩服,就下決心天天跟他學,最后拜在他老人家門下,成了他一位學生。也為其今天在舞臺上的表演打下扎實的基礎。有了兄長陳惠良和恩師龔一飛指點對表演有了新的認識,于80年代初考入上海青年滑稽劇團,先后被應邀上海滑稽劇團,杭州滑稽劇團(現(xiàn)杭州滑稽藝術劇院),參加了多部滑稽戲的演出和多部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得到同行認可和好評。
90年代各種戲劇曲藝陷入不景氣的低谷,陳國慶認為曲藝只限于在舞臺上表演市場太小,只有依靠電視臺的傳播途徑才能把“滑稽”藝術更好的傳承發(fā)揚。所以于1996年6月離開上海青年滑稽劇團,走向市場,在當時也就成了滑稽界第一位個體戶,也是滑稽界第一位上電視臺的滑稽演員。他回憶當初說道自己既是演員、又是編劇、聯(lián)絡員、導演。當初的市場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簡單:經費、觀眾都要靠他自己去爭取......。經過幾年磨練打拼,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逐漸形成了適合自已的表演風挌。在1998年由于表演與眾不同被上海東方電視臺戲劇臺選中,拍攝都市喜劇《阿木林》三年共拍攝了280集,在表演上又前進了一步。千禧年之際,參加了上海電視臺名牌欄目《紅茶坊》,后被上海著名電視制作人屠耀麟看中,正式加盟上海東方電視臺名牌情景劇《老娘舅和他的兒孫們》和著名導演沈剛,上海著名滑稽名家毛猛達二位好友合作,使得《老娘舅和他的兒孫們》收視率居高不下,在江、浙、滬家喻戶曉。特別在上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老娘舅和他的兒孫們》里的阿德(毛猛達)和阿慶(陳國慶)。其中的故事也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得到圈里圈外的一致好評。在2004年9月加盟上海東方電視臺戲劇臺《百姓戲臺》工作,成為該欄目的中心人物戲迷爺叔,邊演邊學,收視率5.2%得到領導和同行的肯定。2007年特邀主持SMG新聞娛樂滬語欄目劇《百家心·阿慶講故事》,上海第二檔以主持人命名的百家心阿慶講故事,自主持以后晉升為上海品牌欄目,收視率4.62%受觀眾領導好評,曾獲第二屆全國電視欄目據(jù)一等獎,優(yōu)秀欄目獎。
Copyright ? 2020-2025 m.hhscjgc.com [天龍影院]